原标题:一份特殊的“传家宝”
前几天,代凯由于“被检查作业”在朋友圈意外走红。
那天,着急去参加技能竞赛的代凯,把工作笔记落家里了。从事建筑工作30余年的父亲代国珍看到了,正要检查工作笔记呢。
这一幕被女儿代欣冉撞见了。这严肃的气氛,让她仿佛看到了被检查作业时的自己。
于是她好奇地问道:“爸爸,你都这么大了还要被爷爷检查作业?”
其实,爷俩这份对工作的谨慎,就是他们的“传家宝”。
继承了父亲的认真
尘土飞扬中扶住了机器
在代凯的印象中,父亲干什么都“太认真”。年轻的代凯虽不懂为什么父亲这样,但还是有样学样,什么事情都不敷衍。
2003年,代凯进入通信2班,负责通信设备的检修、维护和安装。
这年,正好赶上220千伏顺安变电站传输设备升级,需要切割防静电地板才能将线缆成功穿入。
班长尚斌带着代凯和另外几名新员工赶往现场,按计划切割固定机柜的防静电地板。没成想刚开始切割,灰尘就铺天盖地地飞扬开来。
几名新员工连忙捂住口鼻跑开,唯有代凯一动不动。尘土落到他的脸上、头发上、眼睛里,但他依旧稳稳地扶住机器。
好一会儿,尘埃全部落定。班长这才发现代凯眼睛迷了灰、眼泪直流,连忙拿纸巾给他:“你这小伙子真行,人家都急着躲开,你咋不跑?”
代凯挠了挠头说:“要是大家都跑了,就要出事了。”不善言辞的代凯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份认真,就是父亲留在他身上的影子。
听父亲现身说法
调整了工作方法
2009年,单位组织开展全面标准化整治通信机房工作。
那时流行一句话:宁肯新建三个通信站,也不愿改造一个老通信站。因为老通信站电缆相互交错、牵扯,设备又在运转之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
为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熔接工作都安排在零点后作业。这时,代凯已经连轴转了好几天,回到家连话都懒得说。
父亲代国珍注意到了代凯的反常表现,于是准备找儿子好好聊聊。
代凯听取了父亲的意见,调整工作方法,将班组成员分成两组轮番上阵,保证休息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他和同事们安全、迅速地重新焊接了所有光缆,熔接合格率达100%。
从认真到谨慎再到创新
“传家宝”一直在“升级”
2012年,代国珍退休后,主动承担起了给家人做饭的任务。
他竟然习惯性地列好菜单、配上图片做成PPT,并专门召开家庭会议,给全家人演示所需原料、烹饪方法、效果图甚至视频超链接。
代凯想,父亲连做饭这种事都能“上纲上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可是反过来一想,自己的工作是不是也有些墨守成规呢?
通信专业使用的多功能光缆开剥刀需要通过调节底端螺帽的松紧来确定刀片位置。
每次开缆都需松紧螺帽两次。效率低不说,操作难度也较高:松了剥不开,紧了线会断。
代凯想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他还在忙新房装修,怎么都理不出个思路。
一天,他坐在一旁,看着工人师傅们安门,心想要是开剥刀也像门一样一开一合就好了——对啊!如果利用铰链制作开剥刀,不就能省去松紧螺帽的麻烦了吗?
说干就干,代凯利用铰链和手边的几块边角废料制作出了光缆开剥刀。拿到单位一试,就连刚入职的新员工也能在20秒内完成剥线。
工夫不负有心人,代凯发明的“光缆开剥刀”荣获湖北省电力公司优秀QC成果二等奖、湖北省质协优秀QC成果三等奖,并于2014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如果说“认真”“谨慎”是代家的“传家宝”,那么“创新”就是代凯对“传家宝”作出的新的注解……
元旦期间,老师给女儿布置了一项手工作业,用光碟和雪糕棍做一辆自行车。
女儿早早准备好光碟、雪糕棍、胶水、小刀等材料和工具,摆得整整齐齐,和爸爸一起准备动手。
突然,女儿像想起来什么似的跑开了。过了一会儿,她晃着一双白手套回来了:“爸爸,你说过用小刀的时候要戴手套的,你忘了吗?”
代凯接过手套:“哈哈,幸亏你想起来了,不然爸爸可能就要受伤了。”
责任编辑:陈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