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南漳捷报频传:预计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0亿元,同比增长7.5%。2024年1至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1、第2、第3、第3,预计同比分别增长6.5%、12%、9%、16%;强县工程考核位列全省第32、全市第4。
脱贫后评估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连续八年获“好”等次,再获全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A”等次……
这是一次一以贯之的赶超。过去一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下行的压力挑战和政策调整的转型阵痛,全县上下锚定打造“襄阳新材料制造业发展基地、鄂西北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国内山水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三基地一目的地”功能定位,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压奋进、负重前行,县域经济保持高位增长良好势头。
这是一次高质量的赶超。这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评比,更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和新质生产力在南漳的全维度落实,也是南漳打造襄阳都市圈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意义,这是南漳矢志不渝的追求!
勇于争先的南漳探索
俯瞰南漳,蛮河穿城而过。县城霓虹璀璨,乡村风景迤逦。荆山大地的风吹出浩荡之气。
在记者采访中,有句话被频频提及:对标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县(市、区),与最强者比!——这已经写进了南漳人的基因中。
南漳县县长陈栋表示,南漳牢固树立“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追求,对标一流、追赶超越,变“跟跑”为“并跑”,变“竞跑”为“领跑”,不断争先进位,从而进一步指导南漳锻长板、补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在38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创业创新创优的动人乐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发展的问题千头万绪,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重在产业“强筋壮骨”。2024年1至11月,现代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分别完成工业产值56.9亿元、84.3亿元、39.3亿元、44亿元。
——大力实施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全省装机容量最大的南漳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光电科技产业园竣工投产并入驻企业13家,新兴特色产业积厚成势、加快跃升。积极开展培优壮强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7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1.9亿元。成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
——全力以赴强特色兴农业。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20万亩、实现产量9亿斤。新增“两品一标”31张,累计达101张,数量位居全市第1。食用菌交易市场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
——全力以赴聚人气活文旅。入选全国“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东漳丝绸蚕丝被系列”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7%、42.6%。
重大项目“招大引强”。
——积极顺应招商引资新形势,创新基金招商、供应链招商“新模式”,打好链式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组合拳”,成功引进投资52亿元的湖北能源风光储一体化、20亿元的瑞成新能源电池结构件、10亿元的水镜庄旅游度假区、10.6亿元的小三峡露营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
——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化“招落服统”一体化服务,全年新开工襄宜高速(南漳段)、高鹏矿业等项目89个、总投资307.2亿元,竣工投产万头奶牛场、马牌轮毂等项目13个、总投资47.1亿元。
——拼抢姿态抓“三争”。抢抓一揽子增量政策等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全年共争取政策60个,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0.6亿元。其中,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6个、资金10.31亿元,安排国债资金4.07亿元,争取额度全市第一;争取中央(省)预算内项目6个、投资额度7829万元;发行地方专项债券10.3亿元,发行额度七县(市、区)第一。
持续释放的发展红利
高质量发展释放的红利,浸润着南漳大地每个角落。
城市品质更高了——发展大道提速改建工程竣工通车,源昌五星级酒店、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两沟一渠”治理、14个口袋公园全面竣工,4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水镜大道、丁家冲排洪渠、高铁小镇水系等排涝整治工程顺利完工,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图景跃然眼前。
乡村建设更美了——14座集镇水厂改造、107处农村集中供水水质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新建村(社区)公用充电桩103个,九集镇成功创建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乡镇;新改建户厕1152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12%,成功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6个。59个“三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29个“三美”乡村高标准通过市级验收。探索推进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工作,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农民收入353万元。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踏歌而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百姓获得感更强了——南漳锚定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重点发力,全县基本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特殊困难群体参保率达100%。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5%。新建镇(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11个,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5亿元、惠及群众1.7万人次。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新建为老服务中心2个、提档升级农村互助照料中心3个,建成婴幼儿托位2200个。
在发展文化教育上,投资4265万元实施26个教育建设项目,县第三幼儿园顺利开园,武安镇武镇中学、花庄中学、徐庶学校等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卞和小学教联体成功入选省级首批示范教联体。全国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全省仅南漳入选。新改建镇村文体广场(中心)47个,举办文化惠民活动500余场,惠及群众近50万人次。县图书馆入选国家级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名单,2个镇(区)文化站获评国家特级站。南漳获评“全国中华诗教标准化县”“全市年鉴编纂工作突出单位”。
加快推进“健康南漳”建设。完成省市级重点专科创建12个、累计达48个。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省级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优秀实验室,巡检镇、东巩镇卫生院通过国家级达标创建,8家乡镇卫生院通过省级达标创建。
再攀新高的美好蓝图
2025年再攀高峰,南漳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
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表示,新的一年,南漳将拉升标杆、奋勇争先、再攀新高,坚持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双轮驱动,全力以赴促转型、提能级;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互促共进,全力以赴强县城、兴乡村;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辅相成,全力以赴增动力、添活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再攀新高,南漳思路清。2025年再次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的目标发起冲刺,开始新的征程。
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做强现代产业“主引擎”。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围绕现代化工产业,加快推进川发龙蟒“硫磷钛铁钙”循环经济产业链、龙佰襄钛金红石型钛白粉二期等项目,推动现代化工产业向绿色化、循环化转型。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南漳抽水蓄能、湖北能源风光储一体化等项目,以大项目支撑加快形成新的大产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大力招引汽车零配件企业,积极参与全市汽车产业链分工。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品)产业,以食品加工、生物提取等为重点,加快推进云上牧歌乳制品加工厂、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10个全产业链项目,推进牧兴二期投产达效、闽钱二期满园达产,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向终端产品、高附加值转变。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企业“小升高、高转规”,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75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
以扩大内需为硬核支撑,筑牢稳进提质“压舱石”。
——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大力开展基金招商、供应链招商、委托招商,持续推进存量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5个、10亿元以上13个、50亿元以上3个,开工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7%以上。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全力以赴推进157个、总投资1195.6亿元的重点项目提速提效,重点推动马牌轮毂二期、锋迈半导体等71个在建项目早投产、快达效,力争全年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办好有机年货节、有机采摘节等节会活动。积极推动水镜广场、未来城等商业综合体数字化转型,支持未来城商业综合体招商,打造水镜庄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水镜智慧农贸市场,提档升级60个村级商业网点,争创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0家。
加快推进襄阳野生动物世界二期、小三峡露营度假区、七星雪滑雪场等项目建设。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全产业链发展,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力争旅游人次达到1400万、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以“双集中”发展为有效路径,弹好聚人兴产“协奏曲”。
聚焦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高铁小镇二期、47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宜居之城。提档升级市政道路,启动305省道城南绕城公路建设,打造畅行之城。加大依法清理盘活存量厂房、土地资源力度,破解要素保障瓶颈,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690亩以上,盘活闲置土地354亩、闲置厂房7.8万平方米以上。大力招引更多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项目落地南漳,重点推动光电子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满园,着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认证等服务,全年培训4000人次以上。
百舸争流,奋勇者先!一个实力更强、韧性更强、民生更强的南漳,朝着更高层次的“襄阳都市圈绿色发展示范区”跑步前进!
文字:全媒体记者朱贤 彭月娇 特约记者刘俊 通讯员陈月林
《襄阳日报》(2025年1月11日7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罗安 终审: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