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莉莉 通讯员 刘娟 焦杨
2月5日早上8点30分,襄阳火车站股道间,48岁的上水值班员甘凡路哈着白气,拖着15米长的黑色上水管,争分夺秒地给列车加水。在他身后,K473次列车正缓缓驶入6站台。
大年初六已经进入春运返程高峰,武铁襄阳车站当日加开临客列车7对,全站到发旅客突破4.4万人次。对于负责全站7个站台、班组日均保障90趟列车上水及吸污作业的甘凡路来说,这天的工作清单上密密麻麻排着35趟列车的保障任务。
“现在是春运高峰期,每趟车都是满员,用水量大,作业量比平时增加了三分之一。”甘凡路说话时目光始终没离开注水口,时间一到,他马上弯腰拔管,一分钟都不敢耽误。
他的工作服肩部结着白霜,那是反复拖拽水管,留下水迹又上冻导致的。每个注水口需要注入约1.5吨水,整列火车18节车厢注水要在15分钟内完成,这要求他必须全程保持小跑。
上午11点27分,刚打开食堂送来的盒饭,对讲机就传来调度指令:“T50次提前5分钟进4站台!”甘凡路抓起安全帽和对讲机就往站台方向走,留下冒着热气的盒饭。
这样的场景在中午重复了三次。12点15分K1296次进站,12点31分K1127次终到列车折返……第三次返回休息室时,饭菜早已凉透,甘凡路用微波炉加热时打趣道:“这算吃上‘流水席’了。”
下午的工作更加忙碌。14点20分,正在为K2097次列车吸污的甘凡路发现上水管出现冻结。“这趟车是从大同方向过来的,北方气温低,上水管容易冻住。”他寻思着,立即敲打上水管,里面的冰碴子四处飞溅,“前几天下大雪,我们还会准备些开水,把冻住的水管烫一下。”完成作业时,甘凡路的皮手套已经和上水管冻在了一起。
“甘班长对上水作业要求很高,不但要求趟趟满水,还要求我们作业时,随身带一节水管。”上水员周洪强说。
原来,春运期间加开的部分临客没有集便器,股道内存在被污染的情况,不但影响环境卫生。于是,甘凡路的口袋里总会揣着一节水管,一旦发现股道被污染,便立即将随身携带的水管连上上水阀,对污染区进行冲洗。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对上水工的作业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点06分,K474次列车驶离站台。甘凡路终于能坐下来吃口热饭了,他用微波炉把食堂的夜宵加热。“其实今天不算最忙,除夕那晚我是在站台上过的,接了0点03分的临客。”他笑着说,眼角堆起的皱纹里还沾着冰碴。
2月6日凌晨3点至5点的高峰时段,襄阳站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出发。从3点04分的临客K6193次到5点05分动车组D194次,甘凡路在105分钟内保障了10趟列车,行走了5公里。夜幕如墨,寒风似刀,甘凡路和同事在股道间一次次弯腰作业。
春运期间,甘凡路带领的12人上水班组,日均累计行走里程超过180公里,弯腰插拔水管760余次。当被问及新年愿望时,甘凡路指着正在升级的智能上水设备:“希望以后不用再跑着赶车,能让更多同事吃上热饭。”
《襄阳日报》(2025年2月10日5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