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绽放民营经济“繁花”

2025-02-25 09:40:07 来源:襄阳日报

刘南方

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展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民营经济吃下了“定心丸”,坚定了发展信心,也为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就襄阳市而言,当前民营经济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对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力以赴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之举,更是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迫切之需。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的意义,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之于人的生存,须臾不可或缺。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民营经济的平等准入、公平竞争、权利救济等无不需要良好营商环境的支撑和保障。只有厚植一流营商环境“沃土”,才能让民营经济“枝繁叶茂”“繁花似锦”。近年来,襄阳市坚持以经营主体感受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建设行动,努力将襄阳打造为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投资目的地。我市连续4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但也应看到,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猛烈冲击下,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营商环境也存在不少亟须优化提升的问题和短板。如个别地区和领域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仍未完全破除,民营经济缺少平等参与、公平竞争机会;融资、人才、供能、环保等要素保障仍有不足,助企纾困政策多落地难,企业获得感不强;政务服务仍待进一步优化,“办事难、办事烦、办事慢”现象仍在一定程度存在;多头重复检查、简单粗暴执法、拖欠账款等问题偶有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挫伤发展积极性等等。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优发展环境,以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积极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打造公正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一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所有制歧视,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二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彻底清理影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让民营经济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三是完善要素保障制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供给,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用工难、转型升级难等急难愁盼问题,让助企纾困政策落到企业车间机床上、落到企业家心坎上。四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高社会诚信水平,通过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强化政务诚信约束,聚焦政策兑现、合同履约、账款拖欠等问题,完善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机制,坚决做到“应兑尽兑,应付快付”,提振民营经济发展预期和信心。

全面推进法治襄阳建设,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一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制度供给。坚决破除与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与创新发展需求相违背的规范性文件,积极构建“创新友好型”制度体系,完善激励、支持、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积极性、创造性。二是提高民营经济监管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松绑。实施分级分类和包容审慎监管,运用跨部门综合监管、非现场执法等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监管方式,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坚决遏制乱收费、乱检查、乱查封、乱罚款等问题,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让广大民营企业办事更顺心、发展更安心、生活更舒心。三是强化民营企业权益保障质效。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创新司法护企工作举措,提升涉企纠纷解决效率和质量,努力让市场主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提升民营企业守法经营意识。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办事、守法经营的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襄阳地处华中腹地、汉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要以襄阳都市圈建设和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一是对接完善经贸规则。一方面,要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市场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规则高效融通、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襄阳集聚;另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涉外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外贸业务,让更多“襄阳造”走向世界。二是建强做优开放平台。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发挥综保区“保税+”政策优势,吸引周边城市企业进出口货物在襄阳中转集拼、分拨配送,着力打造全国内陆城市一流的自贸区、综保区。三是扩大外资准入范围。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吸引更多外资外企到襄阳投资兴业。

(作者单位:中共襄阳市委党校)

《襄阳日报》(2025年2月25日5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金成岑 终审:李云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