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无止境 守护生命

——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和荣

2025-03-13 09:17:44 来源:襄阳日报
周和荣为患者做内镜检查。

通讯员 衣一轩 文/图

内镜在手,火眼金睛,仔细搜寻病灶蛛丝马迹。勤学苦练,精雕细琢,成为消化内镜领域的行家里手。生死时速,浴血奋战,急诊内镜精准止血见神功。

从军旅到医途,他用内镜技术书写生命奇迹,累计完成10余万例胃肠镜检查,用精湛医术与无私奉献诠释医者担当。

扎根临床一线35载,他用精湛的医术默默地守护患者健康。他,就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和荣。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三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周和荣的意志,让他从医的信念更加坚定,经过努力,最终他成为全旅当年唯一一个考上医学院校的士兵。大学毕业后,周和荣被分配到某部队三甲医院消化内科,成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门诊、内镜室、病区,他每天忙忙碌碌,熟练掌握了胃肠镜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想转业到家乡,服务更多的乡亲。”在2000年底得到批准,周和荣转业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他主动选择到该院内镜中心工作。

娴熟的内镜操作、细心的服务,很快赢得患者和同事们的认可。为掌握最新的内镜下治疗技术,2012年,周和荣前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点学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技术。

学成归来,他在襄阳地区首次成功开展此项技术。

他善于思考、勤学苦练,开展了多项内镜治疗技术,成为消化内镜的行家里手。

“每年做胃肠镜检查1.7万余例”

“我连续多年每年至少做1万例胃镜、7000例肠镜。”周和荣说,工作10余年,累计胃镜检查10余万例,肠镜检查7万余例。长年累月的操作,周和荣深深体会到内镜的优势,并以娴熟的技术服务每一位内镜检查患者。

“内镜既是检查手段,又是治疗‘利器’。”周和荣说,对于一些疾病,如消化道溃疡出血、严重胃食管反流、胃肠道息肉等,以往内科医生束手无策,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花费较高,而如今内镜医师通过内镜微创技术打开一扇扇治疗禁区的大门。

2020年8月的一天,正在做检查的周和荣接到紧急电话:某地送来一名肝硬化大出血昏迷的病人,正从急诊科送往内镜室,请马上做好手术抢救准备。“医生,请一定想办法救救我的父亲。”该患者的女儿向周和荣哀求道。“我们共同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时间就是生命。患者血压只有30-60mmHg,脉搏很微弱。给予补液、输血的同时,准备立即行内镜下止血手术治疗。

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抢救,周和荣成功为该患者完成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出血停止。随着血压慢慢回升、生命体征的稳定,该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有些疲倦的周和荣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不仅要有急救时的果敢和争分夺秒,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把曾经只能用于检查的内镜变成一个长了“眼睛”的神器,能观察病变、发现病变。

2016年8月的一天,50岁的秦女士经人介绍,慕名找到周和荣做肠镜检查。在找周和荣医生的两个月前,秦女士每天多次感觉想大便,腹部有下坠感,便到一家医院做胃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基本正常。但她心里有些不放心,于是到市一医院检查。

周和荣给秦女士检查时格外仔细,肠镜进入和退出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盲区和疑点。当肠镜退到紧挨肛门括约肌时,周和荣再一次放慢速度,并使用倒镜的手法,最终发现直径约1厘米的暗红色病变,周和荣迅速完成内镜下活检。病理检查确定为直肠癌,顺利完成手术的秦女士多年来一直找周和荣复诊,目前愈后情况良好。

“患者在等待,我不能停歇”

踏霜踩露出,披星戴月归。在家人和患者之间,周和荣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患者。每天早上7点40分,他准时出现在科室,开启一天的工作。

查房、调整治疗方案,进入内镜室后,他就顾不上接电话了。等他有时间拿起手机时,往往已经过了正常下班时间。

“周大夫,有一个胃大出血的病人,请你来紧急手术……”2018年1月的一天凌晨1点半,接到电话的周和荣立即从床上爬起来。连日的冰冻导致出行异常困难,家住襄阳五中附近的周和荣搭不到车,便沿着长虹路艰难地往医院方向走去。

一步三滑,他戴着帽子和手套,鼻子和嘴巴早已冻得麻木。经过近1个小时的跋涉,周和荣终于在万达广场附近找到一辆的士。到达医院抢救完病人时,已经是早上6点。稍作休息后,周和荣又投入到当天的工作。

“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就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做到极致。”这是周和荣对内镜事业的目标和追求。

2021年3月,姚先生把92岁的母亲陈奶奶从100多公里外送到周和荣所在的病区。身患食管癌的陈奶奶有7厘米的食管被肿瘤堵塞,导致无法进食,只能依靠输液维持。当地的医院建议去武汉治疗。要打通食管解决吃饭问题,只有置入支架。陈奶奶年岁高,加上肿瘤肺转移,不能使用麻药。术中若出现肿瘤破裂等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看着老人痛苦的神情和家属期待的眼神,周和荣下定决心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前期内镜检查后,他先小心翼翼从堵塞部位慢慢把球囊牵引到肿瘤部位,并缓缓打开,将肿瘤扩开,再在导丝引导下,置入食管支架。术后陈奶奶可以喝水,第二天开始进食稀饭。一周后,她在儿子的搀扶下走出病房。为表达感谢,陈奶奶全家人专门从外地给周和荣送来锦旗。

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敬重,周和荣以饱满的热情和医者仁心仍默默坚守在临床一线,用“镜”无止境、救死扶伤的责任和担当,继续守护患者健康。

《襄阳日报》(2025年3月13日7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金成岑 终审:职战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