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黄金晶 通讯员任艳敏 周龙
14岁的年纪,在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为做作业、上补习班而烦恼时,一个生活在乡村的男孩,却已通过编程先后获得12个国家级奖项。他以科技为翼,用一串串代码编织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梦”。
这个“编程少年”名叫罗霄,是谷城县庙滩镇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小小年纪的他,是如何开始接触编程,又如何一步步在全国大赛中崭露头角?近日,记者来到谷城县,随罗霄一起走进他的“编程世界”……
“热爱+坚持”,小镇少年自学成为“编程达人”
近日,当记者驾车来到谷城县庙滩镇张庄村的一栋普通民居时,14岁的罗霄坐在电脑前,全身心地沉浸于他的编程世界。电脑上方的书柜里,摆放着他用于自学的各种编程教材,以及所获得的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各个等级的评定证书。
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小罗霄就对各种智能玩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人工智能的向往像一颗种子,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里。
2022年,在家上网课的罗霄发现,很多学习项目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学,其中就包括他自小就喜欢的编程课程。于是从那年起,罗霄便通过网络课程自学编程。从小颗粒、大颗粒,到图形化编程,这些生动有趣的知识深深吸引着小罗霄,他只要一有时间就沉浸在编程的世界里。
采访中,罗霄告诉记者:“最开始学初级知识时,我基本靠自学。后面进阶到Python,再到C++,我就通过网上的在线资源,跟着一些老师上传的教学视频学。”
罗霄的爸爸罗振国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一放假就在电脑前捣鼓,还以为他在玩游戏。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不对,他就是纯粹对编程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开始引导他往这方面发展,给孩子的兴趣更大空间。”
面对复杂的编程语言和逻辑算法,罗霄也常常感到很吃力。好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借着不断试错的勇气,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以热爱为舟、钻研为桨,在追逐梦想的航程里不断前行。
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人工智能的“顶峰”攀登
虽然接触编程只有近3年的时间,但罗霄靠着自己的学习和坚持,已经从一个对编程世界充满好奇的初学者,进阶成为一名积极参加各项编程比赛的科技小能手。2023年以来,他已先后考取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多个等级的评定证书,并斩获了多个省级白名单赛事奖项。
去年11月,中国自动化大会上,在特别为青少年设立的科普成果展区,展出了来自全国中小学“AI探学营”项目的10个优秀研究成果。
作为唯一一名从乡镇级学校走出的参展学生,罗霄在大会项目展示的环节,向参会专家和其他人员展示了他开发的“基于YOLOv8的足球赛场检测”项目,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等多位院士的点评和指导。
罗霄不仅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等名校的同龄人交流切磋,还获得了专家、院士的认可和鼓励,这让他十分振奋。
回忆起这次的参会经历时,罗霄激动地说:“这次项目展示不仅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全新的理解。未来,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更多的人工智能科研项目与活动,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
近年来,罗霄已经先后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的全国一等奖,上海市青少年算法竞赛C++一等奖,并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探究性学习训练营。
学以致用,以科技之力点亮美好生活
每个孩子在年少的时候,都有过追星的经历。热爱人工智能的罗霄,也有他最崇拜的偶像,那就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龚超博士以及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雷军。
罗霄说,自从开始学习编程和人工智能,他就对这两位专家在该领域的贡献十分敬佩。在他们的影响下,罗霄立志通过编程学习,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各个学科的学习、生活中,甚至成为他帮助他人的能力。
在罗霄的笔记本电脑上,有一个正在完善中的AI同理心聊天机器人项目。罗霄说,这就是他目前正与学校老师携手合作开发的专为青少年打造的心理聊天疏导系统。
“我在学校时发现,很多同学平时会表现出心理压力很大的状况。这些压力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家人,但由于没得到正常的疏导,慢慢就影响了心理健康。”发现这一问题后,罗霄便决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编程知识,为同学们打造一个能倾听他们烦恼的“机器小伙伴”。
罗霄告诉记者,这个聊天机器人可为有烦恼、压力的群体提供贴心、专业且私密的心理支持空间,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并给予心理辅导。
庙滩镇第一初级中学心理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樊伟说:“罗霄的这个AI同理心聊天机器人项目,已经受到华北理工大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支持项目’的关注。项目的成功,将为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下一步,罗霄和伙伴还会尝试将语音对话功能、心率及心理压力监测设备等接入模型,多维度收集数据,精准洞察青少年实时心理状态。
谈起自己的未来,罗霄说,除了完成学校的规定学业,他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在科技道路上越走越远:“希望有一天,我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更实用的智能产品,用编程改变我的家乡,实现我的人工智能梦。”
《襄阳晚报》(2025年4月15日5版)
编辑:杨星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