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周建春 张晋瑜 通讯员袁俊耀 彭程)6月27日至28日,来自河南、河北、江苏、湖北等地的农耕文化主题博物馆负责人齐聚保康县尧治河村,召开第二次农耕文化场馆合作发展交流会。
交流会聚焦的尧治河村,以其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中的魄力,打造出震撼业界的“一村十馆”文化地标。这一规模宏大、种类丰富的村级博物馆集群,堪称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典范。其中,占地3500平方米的尧治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尤为瞩目,馆藏近万件跨越三皇五帝至现代新农村的珍贵器具,从原始狩猎工具、清代科考场景到知青岁月印记,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讲述先民的生活智慧,生动延续着古老的农耕文明。这些场馆不仅是尧治河“中国山区幸福村”的文化自信与发展智慧的立体呈现,还在世界文旅版图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开林在致辞中阐释了农耕文化场馆的多重价值。他说,尧治河以农耕文化博物馆为核心,成功打造了三大平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激活历史记忆的文化传承平台;融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教育研学平台;将文化资源切实转化为发展动能的产业融合平台。
第二次农耕文化场馆合作发展交流会主席团主席吕泳和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凝聚全国农耕场馆力量,共谋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大计,助力乡村振兴。尧治河村将重点推进场馆的数字化、品牌化、产业化升级,在与会专家指导下创新运营管理,深化文旅融合,探索农耕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让古老智慧焕发时代光彩。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农耕文化场馆的展览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数字化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文化教育功能拓展等核心议题,以及新时代农耕文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乡风文明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等展开热烈研讨。各场馆负责人分享了建设经验、特色资源与传承实践,共同为推动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会后,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尧治河村“一村十馆”,沉浸式体验这一村级文化的魅力。本次交流会不仅深化了全国农耕文化场馆间的交流合作,还通过尧治河村的生动实践,为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尧治河样本”。
《襄阳日报》(2025年7月5日3版)
编辑:杨星
审核:李云飞 终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