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善记在武汉纺织大学讲学(资料图片)
人物档案
马善记,1964年3月生,湖北浠水县人,著名写手,知名娱评人,多家报刊特约评论员,现为襄阳市财政科研所所长。
我说自己迷恋襄阳,一点都不夸张。毕业分配,我选择了襄阳。之后,面对赴京、赴汉工作的机会,我都选择留下来。我本是财政人、财会人,却有幸成为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人,离不开襄阳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离不开襄阳灵动雅致的一方水土滋养。
1984年,我从湖北财政学校(现武汉纺织大学)毕业后,作为班干部,我可以想办法留在武汉工作,也可以选择回离老家较近的黄石。但学校征求意见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襄阳。因为毕业前,我在襄阳实习了一段时间,并迅速爱上这座当时并不算发达的城市。我爱充满历史记忆的古城墙,我爱穿城而过的一江碧水,还有古隆中、习家池、米公祠……这座城市的气质与内涵,是这样与我相契相合。
所以,虽然我最初被分配到一家街道企业工作,但我没有沮丧。业余时间,我游览每一处历史文化遗迹,研究历史名人的作品与思想,汲取了大量养分,从此正式走上言论写作之路。很快,我的写作能力引起不少单位的注意,我也得以先后到樊西区税务局、樊西区财政局工作。特别是我在二十多岁就当上樊西区财政局副局长,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外地人,这让我切身感受到襄阳重智重才、开放包容的气质。
1992年,我有机会调到财政部所属单位工作;1994年和1996年,我都有机会调到武汉工作,但最后,我都选择了放弃。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让我深深迷恋。
看到襄阳现在的发展,我感到欣慰和骄傲。我觉得作为襄阳市民,现在自己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这缘于经济持续超常规发展,缘于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缘于公共服务日益均等化……休闲的地方多了、健身的地方多了、可看的地方多了,城市特色和定位越来越鲜明了,襄阳变得越来越宜居,越来越有活力、有魅力。
我相信,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正在建设中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的明天更美好,襄阳人的明天更幸福!(襄阳晚报记者王国峰记录、整理)
如果您是一名外地人,如果您对襄阳的变化有话想说,请联系我们。热线电话:18995680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