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姜雪瑶
“儿子最近怎么乐呵呵的?”“过一段时间他要把女朋友带回家……”12月7日中午,正在厨房做菜的张晓勉和丈夫陈拥军聊着天。虽然室外寒冷,但这个家却暖意浓浓。
张晓勉住在邓城大道芳草园公租房小区,他们家在5楼,是一套70平方米的两居室。客厅里放着一个简单的布艺沙发,两个卧室里分别放着一张床,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十分整洁。“这个家,我盼了20年。”说这话时,张晓勉满脸笑意。
21年前,29岁的张晓勉和丈夫从安徽宿州来到襄阳打工。张晓勉在餐馆洗过碗,在火车站当过搬运工。“当时想都不敢想,会有自己的住房。”张晓勉回忆,最开始租在别人搭在楼顶的棚子里,没有床,一年四季只能打地铺,“那里房租便宜,可条件太差,时间长了,散发着霉味的被子合着地上的土灰都变成了煤灰色。”
2005年,两人进入一家玻璃厂工作。因为带着孩子不方便住在员工宿舍,一名好心的餐馆老板把一间10平方米的餐馆储物间提供给他们住。
储物间勉强可以支两张床,即使是白天,屋里也要开灯。屋里没有一张桌子,孩子放学了,就把纸箱子当桌子写作业。“那里每天都散发着油烟味和霉味。”张晓勉说,“一家人的衣服,就算用再多的肥皂揉搓,上面都还有油烟味。”
2013年,得知襄阳取消公租房申请资格户籍限制,夫妻俩高兴得不得了。张晓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公租房申请。
2014年1月18日,公租房分配摇号。张晓勉一早就来到现场,紧张地看着台上屏幕上的号码滚动。“心里又紧张,又兴奋,但又觉得这是在想美事儿。”听到报到自己的名字,张晓勉不敢相信,找到工作人员反复确认了两次。
知道自己真的可以在襄阳有房了,她立马拨通了安徽老家的电话,告诉母亲这天大的喜讯。通话时她激动地在电话里哭起来,老母亲也在电话那头哭。
2014年1月26日,我市举行公租房钥匙发放仪式。张晓勉说:“没想到,市委王书记还来给我们发钥匙。”当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来到现场。王君正说,襄阳的发展变化,是所有在襄阳这片热土上工作的人为之奋斗的结果。每一个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都应当享受襄阳的发展成果。襄阳要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于民。
当天和张晓勉一样分配到公租房的,还有另外15名外省在襄务工者。
盼了21年,张晓勉一家人住上了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在这里,不用一进门就要开灯,可以舒服地洗个热水澡,在舒服的床上安然入梦,可以不再有所顾虑邀请亲戚来家做客……张晓勉说:“今年过年,我要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新家过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