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明阳在为小朋友看病 全媒体记者陈鑫摄
全媒体记者 陈鑫
2月8日。襄阳2017年春节后的第二场大雪下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今早停了。
早上7点多,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副主任叶明阳已赶到办公室,准备一天的工作。8点整,开始例行的儿科住院部查房。儿科的查房,主要是针对儿科的危重病人,治疗效果不显著以及新收治的患儿。

叶明阳在儿科查房 全媒体记者陈鑫摄
查完房,开完例会,叶明阳大步流星跨进了儿科三楼的门诊室,开始了一天的门诊接诊工作。

部门开例会 全媒体记者陈鑫摄
今年46岁的叶明阳是儿科医室的副主任,94年参加工作的他在医院已经工作了23个年头。
一直到中午的一点半,记者才等到叶明阳结束上午的门诊看诊工作,接受采访。这个笑容腼腆、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总是微笑着耐心作答。
记者问:“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在哪吃的?”
叶明阳说:“大年三十我在值班,到饭点了回家匆忙扒了两口就返回医院了,也算是一年到头和家人团圆了。夜里2:20突然接到妇产科通知会诊,两孕妇同时发生紧急情况。一例是高龄产妇突发状况,腹中胎儿属于珍贵胎儿,突发胎膜早破,早产;另一例是孕34周保胎中的孕妇胎心监测提示胎儿严重宫内窘迫,胎儿缺氧,异常危险。在产房和手术室两处忙碌坚守了两个多小时后,一直到两个新生儿产后复苏成功,转入NICU,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值班室。当时已是凌晨4点多。”
记者问:“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叶明阳说:“每天早上七点多到医院,晚上六点多完成门诊接诊的规定动作,每个月有党支部的学习。最近我们三甲医院复审,每周一、三、五的晚上5—7点培训学习。夜间加班加点突然会诊是家常便饭。困了累了就抽空在值班室里咪一个钟头。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记者问:“那就是说没有休假?”
叶明阳说:“不,偶尔还是可以休息下午半天的。”
记者问:“有没有遇到爱找茬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你是怎么解决的?”
叶明阳:“有啊,每年都有。我会反复解释,耐心作答。因为他们是焦急的,本来就承受着病痛,我们要做的是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解除病痛。”
记者问:“那做了这么多年,谈谈你对自己工作的看法,辛苦吗?”
叶明阳说:“辛苦,痛并快乐着。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二孩也多了起来,工作强度大是常态,但是我热爱医生这个职业。我也有我的粉丝啊,这么多年我经手的患儿很多都是非我不看的。有时候早上查房开会忙的晚一些,那些患儿的家长也一直等在那里,我的心里是感动的。因为信任,这是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我的最大肯定。他把生命和健康交给了我。我很感激。”
记者问:“家人对你的工作是什么态度?”
叶明阳说:“我的妻子是另一家医院的护士,同一个行业也特别能理解我的工作。平时都是各忙各的,她尽量不让我承担家里的家务。孩子上中学的那几年我们都在丈母娘家蹭饭吃,现在女儿上大学了,我们自己也能在家做一口吃了。”
匆忙的在办公室吃完了盒饭,2点钟又开始了下午的门诊接待。从办公室来到门诊上,等在门口的又是长龙般怀抱患儿的焦急家属们。记者询问了几位排队的患儿家属。

叶明阳为小朋友看病 全媒体记者陈鑫摄
记者问:“妈妈你好,请问你们在哪住,宝宝几岁了?为啥要找叶主任看娃的病?”
陈妈妈说:“我们在火车站住,儿子2岁多,我们孩子一直是叶主任在看,基本上开点药一吃就见效。有一次孩子咳的厉害,来到一医院得知叶主任抽调在柿铺那边的西区医院坐诊,我们就开车赶往西区找叶主任。幸好去了就找到了。开了药没两天就好了。”
记者问:“妈妈你好,宝宝几岁了?我看你等了半天,为什么找叶主任给娃看病?”
李妈妈说:“我们女儿5岁了,以前是朋友介绍我看叶主任的,主要是本着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点滴的原则治病。这样我们家长才放心。”

叶明阳为小朋友看病 全媒体记者陈鑫摄
记者问:“这位爸爸你好,我看你拿着药,还等着叶主任在?”
戴眼睛的刘爸爸说:“开的药,我们不知道咋吃,药的用法用量想问一问。我们娃子体质弱,经常感冒咳嗽。叶主任给娃子看病还怪过细的,药品的用量都耐心的嘱咐我们,娃子不同于成人,药品用量都有严格要求,不能乱吃。饮食上也给我们悉心指导。用药和饮食都共同调理,娃子好的快一些”
简单问完后,记者结束了采访,时间转至下午4点多,门诊室的叶主任依然是忙碌的身影……
如果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那叶明阳一定是守护天使健康的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