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土豆“扶贫种”

2017-03-07 15:12:00 来源:

QQ图片20170307151130

播种土豆

□通讯员向军 陈德道 全媒体记者童光辉 周宁

土豆是常见的一种蔬菜,种植广泛,如果没有特色,市场行情一般。保康县马桥镇白果村,一个山区贫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军的带领下,村民共同参与,发展无公害绿色高山土豆产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春耕时节,白果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山间的挂坡地平整好后,村民们三五成群结伴劳作,在地里播种本地米拉土豆种。

6组村民付正友用竹筐端来一堆粪渣,倾倒在刚刚种下的土豆种上,然后覆盖一层薄土。他 说,基地使用的全都是农家肥和有机肥,从不使用有机化肥,加上高山地区特有的温差气候, 种出来的土豆绿色无公害,味道纯正口感好,很受欢迎。

“去年,我们就销售了280万斤土豆,创造产值500多万元。”张贵军高兴地说,因为有特色, 这里的土豆一上市就被抢空。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壮大土豆产业,让村里人都受益。白果村“两委”班子商议后决定 :组建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专业 化道路。

说干就干,保康县神龙园绿色生态种植专业 合作社于2015年注册成立。

“扶贫靠什么?产业。脱贫靠什么?土豆。播下土豆种就是播下‘扶贫种’,一定能开花 结果。”张贵军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把发展土豆产业的光明前景讲透彻,积极动员村民加 入合作社,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5组村民王绵红听说这一消息,很是振奋,赶紧拿出8亩山坡地,流转给合作社种土豆。合 作社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租用。仅此一项,他一年 就收入2400元。

“以前想都不敢想啊!”王绵红尝到了甜头,又主动拿出2万元入股合作社,摇身从农民变成 了股民,而且当起了合作社的一名技术员。2016 年,合作社不仅给他发了4万元的工资,而且给他 个人分红3000元。

“高兴啊,嘴都快合不拢了!”王绵红开始 动员左邻右一起干。一传十,十传百。如今,白果村已有72户229人加入合作社,其中精准扶贫对 象49户148人。合作社流转村集体和个人土地共计 1730亩,土豆产业开始超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 进。

为了确保村民的经济收益,合作社制定了“ 统收统销”的标准。村民种植的土豆由合作社按 照一定的价格全部收购,然后再统一销售,村民 不用操心,等着数钞票。

“我们还无偿向村民提供土豆种子、栽培技 术等,有什么困难,技术员随喊随到,免费上门 服务。”保康县神龙园绿色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张贵成说,他们还为社员购买了10 人团体意外伤害险。

现在,白果村235户927人,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基本上都在合作社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干过活,拿过合作社发放的劳务费。

据统计,2016年,合作社劳务费总支出157.8 万元,按全村927人计算,人均增收1700多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白果村的“掌门人” ,张贵军感到身上的担子更沉了:带领村民早日 脱贫致富,必须全力以赴。“除了继续做强做大 土豆产业外,还要大力发展山羊养殖产业,建好 管好易地扶贫搬迁生活区,新建村级医疗卫生室 ……总之一句话,要不断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指 数。”张贵军坚定地说。 

编辑:何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