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江网讯【通讯员王承鼎 张远忠 全媒体记者童光辉 周宁】坚持支教12年,杨培武初心不改,53岁的他是保康县支教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一个。如今,他仍在海拔900多米高的马良镇赵家山村云旗小学继续支教。
3月初,记者走进云旗小学,聆听杨培武讲述支教路上的酸甜苦辣。
1982年,中专毕业后,杨培武进入马良镇中学工作,教英语。
2005年,马良镇各小学三至六年级统一开设英语课。一时间,英语老师急缺,特别是偏远一 点的村级小学更缺。镇上开始选派老师去村里支 教,教授英语,杨培武入选了。
村小远离集镇,条件艰苦,支教老师每周要跑几个学校,天天早出晚归。一开始,杨培武心 里打起了退堂鼓。
“你带个头当示范,不行了,搞一年就回来 。”马良镇中学校长吕刚国软磨硬泡,杨培武只 好答应。从此,马良镇的双坪、水田、云旗、旦江4个教学点就成了杨培武的支教点。
为了及时赶到学校,杨培武天不亮就骑着摩托车从镇上出发,沿山路骑行至教学点。三到六 年级,每个年级一天要上两节英语课,一天下来就是八节课,他从不落下。
山里的孩子没接触过英语,教起来格外困难 。旦江教学点三年级学生强强学了一周的英文字 母,还是跟汉语拼音字母混淆。杨培武耐心辅导 ,利用课间、饭后等空闲时间,让强强拿着英语 卡片,跟他一起拼读。一个月后,强强终于能较 好地拼读英文字母。
英语,离不开大声朗读,杨培武这个会说“ 外国话”的老师很快被各村人熟知。每当村小英 语广播响起,村民们就知道“他又来支教了”。
寒暑易节,杨培武往返教学点与镇上,顺便当起了“邮递员”,谁家有什么东西要带到镇上 ,或者从镇上带回家,他都义务帮忙。
渐渐地,山里的孩子从不了解英语,到认识 英语,再到会说英语,杨培武很有成就感。 一年支教时间结束,孩子及家长拉着杨培武的手,不让他走,他默然了。
“我要走了,就没人继续教英语,孩子怎么办?”虽然马良镇中学喊杨培武回学校,但一想 到山里孩子期盼的眼神,他毅然选择坚守。

漫漫支教路,并非一路坦途。
2007年冬天的一个大雪天,杨培武骑摩托车 从旦江教学点回家。因路面打滑,在一个拐弯的 下坡处,摩托车刹不住,直接朝路旁的悬崖冲去 ,好在被路旁的灌木挂住。杨培武的脸被挂破好几处,摩托车前轮悬在半空中,他骑在车上不敢动弹。好在一位老乡路过,发现险情,便喊人到附近找了根拴牛绳,套在杨培武身上,将他从悬 崖边拉回。
因工作需要,2015年,杨培武被调到云旗小 学继续支持。
12年的支教时间里,杨培武从未因天气等原因缺过一节课。
虽然家人为此事与他争吵了无数次,但杨培武总说,只要山里孩子需要,支教这条路,愿意 一直走下去。“虽苦亦甜,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教师加入支教队伍,因为孩子是大山的希望,要 让他们接受均等的义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