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全媒体合唱”壮大主流好声音

2017-04-20 08:00:54 来源:汉江网-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龚莉

“书记您好,我现在在雅致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现场……”“李书记好,我现在在岘山绿道……”

4月18日,在襄阳日报传媒集团调研的市委书记李乐成借助新建成的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通过视频连线与在襄阳雅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岘山绿道采访的全媒体记者视频连线互动。精彩的互动现场,被全媒体记者全程视频图文直播,直播内容被新华社新闻客户端抓取并在首页头条推送。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近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借助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举全集团之力打造集策划、采访、编辑、发稿于一体的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已初步形成。

这是一条全新的起跑线,这是一次坚定的再出发,一场新时代的媒体变革正精彩上演。

从“纸媒”到“全媒”服务中心全方位

审视当下,前所未有的传播技术变革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未像今天这样方便,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从未像今天这样严峻,媒体创新发展正站在重要的历史关口。

作为我市主流媒体的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如何破局?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着力实现从“相加”到“相融”,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王正强认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集团顺应传媒发展新常态、加快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主动作为,谋定而动。2016年12月,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与此同步,集团所有记者的身份变更为全媒体记者,以此为标志,媒体融合驶入“快车道”。

去年底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成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推进媒体融合、服务中心工作的一次成功尝试。党代会期间,襄阳日报传媒集团首次在现场设立全媒体播报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汉江网及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等全媒体不同渠道、一个基调、立体传播。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还通过自建云直播平台,对党代会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实现主会场大屏幕、网站、微信跨平台传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20余万人次;首次引入VR全景直播,通过全方位实景展示,让全国各地的网友“亲临”党代会开幕式现场,实景感受开幕盛况。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市“两会”、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揭牌、“创文”、重大项目建设等现场,集团均成功实现了报、网、微、端、屏全程直播互动,仅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就播发稿件500多条,累计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如今,全媒体报道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已成为常态。

从“相加”到“相融”构建采编新平台

4月1日,备受关注的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揭牌。这标志着“中国自贸区3.0版”在我市正式落地,襄阳第一次站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当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直播团队对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揭牌仪式进行全程直播,并在全国众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中脱颖而出,PK掉了众多央省媒体,被新华社新闻客户端首页头条推送。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在竞争激烈的媒体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中央厨房”的建成。

作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4月初建成的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成为目前省内已建成的最大全媒体采编平台。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一大平台、两个统一、三大转变、四大功能、五段式发稿”。

“一大平台”,即全媒体调度指挥平台。作为指挥中枢,是策、采、编、发网络的核心层,由集团总编辑和四大媒体版块的总编辑构成,负责宣传任务统筹、重大选题策划、采访力量指挥。

“两个统一”,即统一身份和统一指挥。自2016年12月起,集团旗下各媒体平台的记者全部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所有记者全部进入全媒体采访中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所有稿件全部进入全媒体采编系统的稿源中心,供报纸、网络和新媒体根据各自特点抓取选用。

“三大转变”,即记者从单一型向全媒体全技能型转变,工作重心从以报纸为主向做精报纸、做活新媒体转变,工作时序从以夜班为主向以白班为主转变。“四大功能”,即移动采编管理功能、多媒体采编播功能、全媒体集群管理功能、大数据与舆情监测功能。指挥中心可在后台实时查看记者的位置,指挥记者采访、搜集素材等,记者可移动办公、申报线索、提交稿件。多媒体采编播功能可以通过生产音频、微视频、网络直播、全景VR等新闻产品。全媒体集群管理功能可实现集团旗下各平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大数据与舆情监测功能不仅为指挥平台新闻宣传决策提供参考,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内容可靠的舆情报告。“五段式发稿”,即要求记者在到达采访地后10分钟内回传一张图片,15分钟内回传一句话新闻,30分钟内回传一条短消息,采访结束前回传相关短视频,采访结束后2小时内回传新闻成稿。

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的建成使用,为建立从“相加”到“相融”的新的采编架构,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单项”到“全能”打造全媒体记者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仅是采编发全流程的再造,更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生产流程从以报纸为主向以新媒体为主转变,采编人员的主要精力和工作时序也实现了从夜班到白班的转变,实现了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和新闻生产时序的前移,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更高了。

4月18日,李乐成一行在襄阳日报传媒集团一楼大厅察看了集团党建工作、演讲比赛展板,在四楼评报栏前了解了当天的日报、晚报稿件打分、评报情况,并在编辑部与编辑、记者作了短暂交流。待他们来到三楼“中央厨房”时,电子屏幕上显示的稿件库里,已经能看到此次调研的快讯。

与此同时,全媒体记者通过“现场云”,对调研活动进行视频、图片、文字直播。

目前,这种全媒体报道的格局在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已经成为常态。从探索到成为常态,离不开一批高素质全媒体记者、编辑的打造。

从2016年12月正式启动全媒体发展战略开始,集团员工培训快速推进,推进传统纸媒记者变身全媒体记者,努力做到文字、图片、视频、航拍,甚至VR齐上阵。

集团各部(科)室、各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选择51个行业先进“对标看齐”,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分别与年轻记者结成33组“师徒”对子,开展“带走写”活动。

开办“襄报课堂”,集团倡导“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季写一篇文”活动,并将行为规范印成“口袋书”人手一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向四做”,做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争当汉江流域和湖北市州报的排头兵,争当“讲好襄阳故事”的排头兵,争当深化改革、机制创新的排头兵,争当市直单位作风建设的排头兵。目前,集团全媒体编辑、记者自我加压,“比、学、赶、超”蔚然成风。

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息。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惠及长远的深刻变革,更是一次始于足下的艰苦创业,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正矢志不渝、阔步前行。

原标题:“全媒体合唱”壮大主流好声音——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实施媒体融合构建传播新格局纪实

编辑:何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