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大提升工程  助推保康全域旅游发展

2017-04-27 20:11:17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讯(通讯员 彭燕丽)4月25日,保康召开旅游发展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张世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全县各地、各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全域旅游推动保康旅游大发展。会议对2017年重点旅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主要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全域联动”工程。调整充实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旅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督办制度和重点旅游工作县“四大家”领导包保制度。加强旅游执法机构建设,设置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执法大队)。推进全域旅游执法体制改革,推行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健全突发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和紧急救援机制。建立假日旅游联动机制。探索实施文明旅游“红黑榜”制度。深入开展潜力旅游资源普查,编制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围绕旅游新业态策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库。推动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五规合一”,启动编制《保康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二是核心项目工程。实行“一名领导包保、一张责任清单、一个专班服务”,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五道峡启动楚河谷建设,实施停车场扩建工程。九路寨一期项目投入运营,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启动自驾车营地和悬崖酒店建设。尧治河加快尧帝神峡建设,太极养生馆、民俗文化馆投入使用,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蜡梅谷完成精品酒店、停车场建设,力争全面启动食疗馆、和正堂等后续项目建设。温泉小镇加快嫁接重组,力争年内重启项目建设。

三是“旅游+”工程。构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进“农业+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政策、资金和项目,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基地,打造农旅融合特色项目。推进“工业+旅游”,引导园区建设向生态园、观光园转变,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开发转变、由封闭生产向前店后厂体验型转变,优化产品设计和包装,实现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推进“服务业+旅游”。深入挖掘楚源文化,推动《荆山楚源》、《荆山歌谣》等民俗节目进景区、进旅游乡村,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摄影、书法等协会作用扩大保康旅游对外影响力、吸引力,策划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积极推动度假疗养、养生养老等旅游新业态发展,着力改善重点旅游景区、村镇医疗服务设施,提高医疗水平和救援能力。

四是市场营销工程。整合营销资源,创新营销方式,全力打响“楚国故里·灵秀保康”旅游品牌。借助市政府捆绑宣传平台持续开展央视旅游形象推广。加大户外广告、南京-襄阳“古城号”动车广告投放力度。充分依托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及社区论坛、微信微博、专业旅游网站等新媒体开展活动跟踪和专题报道。积极对接邀请名导名剧到保康取景拍摄,探索影视植入宣传。与百度地图合作开展720°全景拍摄、网络推广。出台组团奖励政策,紧盯武汉、郑州、南阳、荆门、荆州等重点潜力客源城市,组团开展专场旅游推介活动,组团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发布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保康旅游产品,实施“引客入保”工程。大力引进有实力的旅行渠道商,组建旅游推广中心,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完善综合管理、应急调度、导览导航、虚拟体验、在线咨询、网上预订等服务功能,提升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实现精准营销。

五是服务提升工程。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满意度。启动白果树坪至马良旅游公路及绿道建设,完成白果树坪至白竹旅游公路及旅游驿站建设。打造盘龙至歇马、歇马至白竹、盘龙至马良等3条旅游风景走廊。完善过境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旅游交通导示系统。完成县城旅游集散中心选址论证、规划设计和项目包装等前期工作,加快项目招商引资,力争年内项目落地、启动建设。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3座。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举办“保康礼品”创意设计大赛,推出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策划举办“保康味道”选拔大赛,培育保康地方美食品牌。支持县内旅行社拓展业务、发展壮大,重点引进培育1家旅行社龙头企业。深入开展三星级、四星级饭店创建,提升旅游饭店接待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搭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平台。

六是镇村示范工程。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特色产业和文化民俗等综合条件,选定1个以上重点村,高标准编制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原则,每个乡镇至少启动建设1个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依托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突出各自主题和季节特点,精心策划乡村旅游活动,打造“一镇一品”乡村旅游活动品牌。围绕美丽乡村和风情小镇建设,各乡镇策划包装重点旅游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对上争取特色小镇项目,支持推进风情小镇建设。

编辑:陈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