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车里在路上

2017-07-22 09:13:58 来源:襄阳晚报

新疆哈密市的312国道是枣阳大货车往来新疆与襄阳的重要通道。

如果在服务区找不到合适的餐馆,张锋就只能吃点泡面,将就一顿。

在进入吐鲁番火焰山路段前,张锋认真检查车辆轮胎。

张锋和他在大货车上的“家”

□全媒体记者陶宜军 朱科 王非 董子川 袁政 文/摄

7月16日下午2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骆驼圈子公路服务区,本报“走丝路”采访组偶遇了两辆枣阳大货车。随后,记者采访了司机张锋和他的队友张佑全、张钧、袁安硚。

“这正好是我第100次进新疆。数得清跑车的次数,却数不清路途的艰辛和汗水。”气温40℃,餐馆里没有空调,张锋和队友们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不停用T恤擦汗,一边与记者闲聊起来:“还有两个枣阳老乡开的一辆大货车遇上了堵车,在后面的服务区吃饭,不然我们6个人坐一桌更热闹。”

今年46岁的张锋,是枣阳市七方镇人,18岁时就在外开大货车,走南闯北。近些年,他主要从襄阳、十堰送汽车配件到乌鲁木齐,返程时载一车新疆的水果、棉花到南方。

一份新疆大盘鸡端上桌,张锋拿起面饼,包起一大块鸡肉,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他边吃边笑着说:“开大货车,司机的精神高度集中,几个小时下来体力消耗很大。为了赶时间,我们一天只能吃两顿饭,要多吃肉,身上才有劲。不过,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馆子,我们就只能吃泡面,将就一下。”

张锋说,这次从襄阳到乌鲁木齐,开了3辆大货车,每辆车都装了40多吨汽车配件。车上两名司机每4个小时换一次班,人歇车不歇。一天下来,除了吃饭、上厕所,司机们都不会离开驾驶室。

31岁的张佑全开大货车已经有9年时间,虽然到过很多地方,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新疆的“冷”和“热”。每年4月份,襄阳白天的气温最少有20℃,而新疆高速公路上的气温则只有个位数,随时会下雪。

去年4月,一位襄阳的大货车司机因为没有经验,车辆被“冻”在路上,打电话向张锋求助。张锋专程绕路找到这位司机,用煤油喷灯将货车车身热透,终于将车发动。

每年的7月和8月,新疆大多数地区的气温都有40℃。在大货车内,司机们把空调开足,温度计仍然显示有30℃。

张佑全说:“从哈密到乌鲁木齐,最热的就是火焰山路段。夏季火焰山周边的地面温度接近80℃,柏油路会变软,大货车轮胎的摩擦力变大,再加上横风,车辆的重心会不稳,易导致翻车。”

“只要驾驶方法得当,新疆公路上的‘冷’和‘热’,并不难克服。”大货车驾龄超过18年的张钧说,为了避开白天的高温,他与队友经常掐好时间,趁太阳落山才从火焰山路段经过。但是,几年前在新疆公路上遇到的一次大风却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大风卷起拳头大小的石头,把车头砸得全是窝。有的大货车的车漆被石子磨光,车玻璃被砸出一个大窟窿。

一年中有九个月在路上,风险大,与家人聚少离多……虽然有这么多困难,但是像张锋一样的枣阳货车司机们依然无怨无悔,以车为家、以路为家。

“通过我们的努力,襄阳的汽车配件能辐射到新疆,而襄阳的百姓也能吃到新鲜的新疆水果,我们家人的生活也得到改善。这笔账怎么算都划得来。”张锋笑着说。

编辑:陈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