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孟涛 见习记者龚良杰
谚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入伏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炎夏日。正可谓“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山林地区和滨水区域已成为当下暑期旅游旺季的避暑旅游目的地。然而,夏季暑期、汛期接踵而至,山洪、雷暴、大风、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山丘区、滨海、河湖沿岸景区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台风暴潮等洪涝灾害。为保障广大市民及游客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市旅游委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密切关注天气,安全牢记心头。
近日,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包括我市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连续晴热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旅游安全隐患相对较多,易发各类旅游突发事故。对此,市旅游委提醒市民、游客: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开展旅游活动前,密切关注出行所在地的高温预警信号发布情况,提前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选择良好的出行时机,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旅游活动。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外出旅游时应做好防晒准备,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或携带遮阳伞;为防止中暑,可适量补充盐开水,或携带防暑药物。如果发现游客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注意饮食卫生安全。高温时节食物易腐,游客要注意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身体不适。
自驾游客注意交通安全。自驾出游应注意检查车况,避免疲劳驾驶和夜间行驶;要经常检查轮胎磨损度和轮胎气压,防止爆胎;不得将打火机、花露水、香水等有挥发性液体的物品放置于驾驶台前。
除高温酷暑外,近日,雷暴天气也常出没于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此外,受台风“山神”影响,我国部分沿海城市也“风雨交加”。有北上旅行或滨海出行打算的市民、游客,请注意: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征候和道路交通状况,做好旅游行程规划,根据具体活动合理选择物品和装备,做到有备无患。提前了解安全知识,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外出旅游。
高度警惕地质灾害。选择安全的旅游项目,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涉水、探险等高风险户外运动项目,雷雨天气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旅游景区。一旦遇到突发险情,要保持冷静,自救互救,尽快撤离危险区域;等待救援过程中,要节省体力,保持耐心,听从指挥,避免拥挤混乱。
注意驾车行驶安全。雨天在山区道路行驶,要警惕落石、塌方、滑坡等危险,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谨慎通过;不要冒险前往危险或者生僻的路段;避免疲劳驾驶及夜间行车,减速慢行。
此外,出行在外,文明先行。无论在哪儿,文明展现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也关乎其所代表的城市及国家的形象。因此,请务必在行程遵守中国文明旅游公约——“重安全,讲礼仪;不喧哗,杜陋习;守良俗,明事理;爱环境,护古迹;文明行,最得体”。在旅行中相互照看,互相帮助,做一名有爱心、有素质的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