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此生最美的遇见——90后们眼中的襄阳城

2018-08-05 10:06:10 来源:襄阳日报微信

有个问题问问大家:

你是地道的老襄,

还是初来乍到的新襄阳人?

在你眼里,在你心中,

襄阳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

周豪 摄

是亲切包容的栖身之所?

郭伏才 摄

是城市高楼的璀璨灯光?

还是一个充满机遇、随时上演浪漫故事的地方?

郭伏才 摄

时光在流转,

襄阳也在变,

在90后的眼中,

变化中的襄阳城又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一个见过BB机、大哥大长什么样子的90后,对改变中的襄阳城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广场。那个时候的诸葛亮铜像还是深色的,体育场还正在建,路两边都还是农村的庄稼地。第一次见到音乐喷泉就是在那里,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看到小孩子们围在音乐喷泉边玩水,我总能想到当年我在夕阳下的奔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少女

BB机和大哥大,

这位美少女,

你老实讲,你小时候家里是不是有矿?

我从小在江边长大。汉江边的渔船和过江的客船通通因为环境保护消失了踪迹,江畔安静了许多。大片的沙滩不记得哪一年没了踪迹,游泳玩耍的人少了非常多,虽然更安全了,但也少了城市里的一丝烟火气息。

——差点成为00后的98年少女了了

小时候江边的沙滩就是我心中玩乐的天堂,

那抹渐渐消散的烟火气息就像白月光一样,

想抓却再也抓不住...

还记得小时候总喜欢缠着爸爸妈妈带我去襄阳公园玩,那时候公园里还有好多游乐项目,玩一次脚踏船就能开心好久。现在公园里的游乐项目少了,但植被、环境都比之前更好了,晚饭后去散散步,绝对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

——整天穷开心的90后彭闪光

湖里的大鱼不知道怎么样了,

是不是还会三不五时地,

用鱼鳍轻轻滑过水面,

吓一吓少不更事的孩子~

我从小生活在襄阳火车站附近的居民区,小学在附近,初中在附近。小时候的生活就围绕着火车站周围转,那时候的火车站还没有扩建,也没有那么灯火通明。没有天桥,交通很容易拥堵。家下面的中原市场乱哄哄的现在也全部搬走了,白鹤市场没了,新华市场也没了。学校对面的小贩也消失了。道路宽了,干净了。但我的生活“崩塌”了!

——90后非主流美少女súρêя んúγκêツ

白鹤市场的玩具总是让我看花眼,

新华市场的鞋子总是让我挪不动脚,

城市的发展和改变固然是好的,

只是在我心中,

它可能还带走了一部分我童年的回忆。

五年前我第一次来襄阳上学,印象里的天总是灰蒙蒙的,难得见到蓝天,感觉空气质量有点差。上学的第一年嗓子一直不舒服,天天哑着嗓子。后来慢慢的感觉看见天空蓝的频率变高了,空气质量也变好了。校门口的小奶茶店没有了,变成了连锁的奶茶店,对面卖小吃的铺子也换老板了。小铺子变成连锁经营,少了些随意,多了些严谨。

——非要起一个假名字的「莣ぅじòぴé」

上学的时候最喜欢跟同学挤在一堆,

一边吃一边讨论那天的新鲜事儿,

小商铺里的阿姨总是凶巴巴的,

但却让人想念。

严谨的生活是会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但不知道作为新襄阳人的你,

还喜欢改变中的襄阳城么?

记得小时候,襄阳公园对于我们是一个很酷的游乐场,疯狂老鼠、摩天轮、碰碰车......每去玩一次,我们就会对着小伙伴炫耀一次,襄阳公园陪伴着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如今,它老了,设施陈旧了,可是它还是我心里最美好的公园。

——其实很瘦的可爱的小胖子

小时候最期待的一句话就是:

“走,周末带你去襄阳公园玩”

那个时候的门票是1块钱一张,

去玩一次,就觉得自己可厉害了~

曾经的扛把子——摩天轮,

也不知道何时开始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已经暂停营业了...

唐城影视基地的从无到有让我们共同见证了大唐的尊荣与繁盛,明德门的威仪、朱雀廊的华丽,仿佛带我们穿越到了大唐,站在皇宫城墙上居高临下放眼远眺,辉煌壮阔的宫殿群尽收眼底,高度的还原了大唐盛世的景象。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游客,搅活了文化旅游的一池春水。从传统工业的淘汰到旅游产业的兴起,襄阳,正在绿色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文笔很好的90后五五

以前给朋友介绍襄阳的时候,总会说

三顾茅庐知道么?古隆中就在我们襄阳~

现在当有人问起襄阳有什么好玩的时候,

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唐城,

没准还能遇到不少明星哦~

一个在汉江边上土生土长的小伙,因为不会游泳所以对月亮湾情有独钟,十几年来,我用自己的陪伴见证了月亮湾公园的变化,小时候公园不大,各种游乐设施随处可见,影响最深的是一张巨大的可以攀爬的网和在当时看来很高大的摩天轮,这些都是小时候的最佳向往。现在现在的月亮湾公园很大, 水清草盛,傍晚时分现在观景台上,风一吹,就可以看到草海涌动,美不胜收。

——家住汉江边却不会游泳的90后少年辛德瑞拉先生

月亮湾公园见证了,

我小学时代无数次的春游和秋游,

每一次去都要和其他朋友比赛爬网,

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

最怕的就是春游结束后要写的那篇作文,

现在的月亮湾公园越来越有样了,

不知道孩子们春游还会去那儿玩么?

我从小就生活在樊城,那个时候天天去三十二中上学路过建昌小区,看到街道里人来人往甚是热闹,还有一个幼儿园,马路对面全是洗车间,后面全是荒地。但是不久,春园西路两侧全都翻新了,建昌幼儿园变成了民发国际大酒店,洗车店和荒地变成了民发盛特区,这条街也变成最繁华的街道,每天晚上灯火通明。月亮湾公园也变成了襄阳最大的湿地公园,有了三桥去玩更快更方便了,再也不堵车了。襄阳正变得越来越好了~

——不愿意好好起名字的90后噜噜噜

三十二中已经改名叫诸葛亮中学了,

长虹路和春园路的发展真的太快了,

小时候生活的社区,

现在已经变成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地方了,

不知道在这楼宇之中,

还能不能找到童年的足迹?

对童年的所有印象是在姥姥姥爷家的大院子里,一到夏天,楼下那颗无花果树会结满果子,每年都有好吃的无花果,到了晚上操场上全是凉床和躺椅,那时候没人在家吹空调,大家都躺在外面吹着自然风聊着天。每天奶奶会给我两块钱零花钱,可以买一包干脆面,一盒大大卷,一杯娃哈哈,觉得自己是整个院子最富的小孩儿。现在不一样啦,两块钱只能买一瓶矿泉水,院子里的砖瓦楼也都变成了商品房,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这段童年是我回忆中最闪光的部分。

——90后奇妙能力一

小时候我的全世界就是姥姥家的大院子,

襄阳对我来说太大了,

现在我长大了,

整座襄阳城我都转遍了,

可我最爱的,

还是那个能让我吃到无花果的小天地。

小学在昭明小学,初中在三十三中就读的我,灰砖红瓦的昭明台和方正厚实的青石板是我对北街最初的印象。那时的昭明台没有博物馆,到处是摆摊的小贩,人来人往,热闹又充满了市井街巷的气息。北街是步行街,不允许汽车开入,红白条纹相间的人力三轮却在小巷中穿梭的如鱼得水。要是逢大雨落下,不方便回家,人力三轮车能够穿过厚厚的雨帘,送一个个下了晚自习的学生平安归家。

现在的北街,旧貌换新颜,多了很多时尚新潮的店面,但是古色古香的气息依然没变。深夜从北街下班,看着被夜色温柔以待的北街,整个心都会变的柔软轻快,远离了白天的热闹,夜晚的北街展示出了她最安静的一面。每次有外地小伙伴来襄阳,我首先会带她们去的地方一定还是北街。从昭明台走到小北门再到汉江边,整条北街里,每个小巷,每块石板,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有我最亲切的回忆呐~

——不愿承认是95后却刚好在95年出生的怂

每个襄阳人也许都有关于这条街的回忆,

我还记得,那一年是谁带着我走过这条街,

一起在江边吹夏日的晚风...

所以,

在你眼里,在你心中,

襄阳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欢迎00、90、80、70后的你,

在评论分享你的故事~

襄阳日报全媒体发布

文字/任亚萌 陈杨岚惠荷欣胡梦竹 李蔚波 龚潇依 刘雨欣 杨宁 杨辰璐李晨贝李天一

图片/郭伏才 周豪 网络综合

编辑/任亚萌

编辑:陈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