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四十年·改革开放襄阳说】王绍银:群众体育从少到多从弱到强

2018-08-07 19:32:03 来源:汉江网

【人物名片】

王绍银,襄阳市体育局前副局长。

【人物故事】

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见习记者龚良杰 高苑文/摄

群众体育日益受重视

1978年,王绍银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襄樊市体委工作,直至退休。他的工作经历几乎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

在体育系统长达35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与群众体育打交道。所以,聊起40年来襄阳群众体育的发展变化,王绍银如数家珍,并用了12个字总结:“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

王绍银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体育事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和发展的。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公共体育设施几乎没有,从事群众体育的人数也很少。即便有人想进行体育运动,因场地限制,基本也无法正常进行。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出台,推动了群众体育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201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对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10月,国家又开始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体育日益受到重视,地位越来越高。”王绍银说。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王绍银介绍,从项目上看,改革开放之初,群众体育运动项目很少,很单一,现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内容更是百花齐放。

他说,除了各种各样的广场健身运动,襄阳市每年举办的横渡汉江、冬泳比赛、端午节龙舟大赛以及自去年开始的“襄马”,均已发展成有全国影响力的群众体育运动。

王绍银说,以“襄马”为例,今年的“襄马”健康跑报名工作仅启动一周时间,报名人数已超过2万人,而且报名人数还快速增加中,可见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国家强大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增加供群众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如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已经到了每个社区(村),实现了全覆盖。

此外,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更高要求,这些年来,襄阳市体育文化部门积极联系,不断引进国内外各种高水平体育比赛,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都能欣赏到明星和高水平比赛。

王绍银认为,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只有把群众体育搞得更好,从事群众体育运动的人越来越多,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才有更大选择性,也才能更快、更多地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

编辑:陈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