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渠(白起渠)申遗成功 成为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18-08-15 08:51:32 来源:襄阳日报

“华夏第一渠”长渠(白起渠)。全媒体记者安富斌 王虎 摄

襄阳市代表团在加拿大萨斯卡通领取长渠(白起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牌匾。通讯员徐建忠 摄

襄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文生 张亚婷 向一帆 通讯员徐建忠 马小泉)北京时间8月14日8时45分,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湖北襄阳长渠(白起渠)被确认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瑞因德为襄阳市代表团授牌。“华夏第一渠”长渠(白起渠)成为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长渠(又名白起渠、荩忱渠),西起南漳县的谢家台村,东至宜城市的赤湖入汉江,全长49.3公里。

长渠(白起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距今已有2297年历史,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国鄢城(今宜城市郑集镇)时,在蛮河武安镇立碣壅水、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战后变为灌渠。目前,长渠(白起渠)仍灌溉着南漳县和宜城市的30.3万亩良田。长渠(白起渠)创建时间比四川都江堰早23年,比关中地区的郑国渠早33年,比广西灵渠早65年,《中国水利之最》将其称为“华夏第一渠”。

长渠(白起渠)经历代修缮,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精心建设与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以三道河大型水库为主水源,15座结瓜水库及2671口陂塘为补充水源,各级干支渠道为脉络的“大、中、小”相配套、“蓄、引、提”相结合、“长藤结瓜”式农业灌溉系统,为灌区粮食丰收作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长渠(白起渠)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水情教育基地”。

2016年10月,在襄阳市委、市政府和市水利局的高度重视以及南漳县、宜城市的大力支持下,襄阳市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启动了长渠(白起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面对竞争激烈、硬件要求高、申报资料多等困难,襄阳市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积极搜集历代文献资料和佐证实物,深挖长渠(白起渠)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申报资料,历经国内复核、国外终审,一路爬坡过坎、过关斩将。最终,长渠(白起渠)凭借其厚重的历史、领先的科技、显著的效益,获得国家灌排委和国际灌排委的高度认可。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此次长渠(白起渠)成功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不仅填补了我市世界遗产的空白,而且填补了我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

据悉,长渠(白起渠)和都江堰、灵渠、姜席堰4个项目进入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处。

编辑:徐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