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村兴幸福长 ——旅游扶贫乡村行系列报道之五

2018-08-24 08:53:50 来源:襄阳晚报

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村里重要的交流活动中心 通讯员雷声国摄

扫一扫,视频更精彩。

□全媒体记者杨明阳 见习记者卓嘉 实习生刘冰婕文/摄

走进南漳,沿251省道盘山西行,过蛮河、花庄,就到了南漳县肖堰镇观音堂村。观音党村有5个村民小 组 、317户1018人。这个村如何从一个“无资源、无区位优势、无主导产业”的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变成道路通畅、村容整洁、集体有产业、家庭有依 托 的 幸 福村?“帮一把,扶上马,送一程,做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参与到生活的改变中去。”谈到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村支部书记周中华说,“要给老百姓多办实事。”

扶到位 帮到人

8月21日,记者来到观音堂村,市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正要前往村民家入户调查。

驱车来到6公里外的山坳,五组村民周思富一家人就住在这里。“玉米都收完了吗?房子整修了以后不漏雨了吧?孩子的身体好点了吗?有困难的话一定要和我们说……”市委组织部驻观音堂村第一书记邬啸和周思富拉起了家常。“都好,都好!”周思富一边从家里拖出板凳,一边招呼工作队员们坐下。在外打零工刚回家的周思富一家四口人,“除了两亩多玉米地,主要收入还是靠我在外面建筑工地上打工。”说起家里的变化,他有些激动,“女儿在外上学,儿子不能自理,打工的钱刚好够贴补家里一年的开销。”每当周思富外出务工时,照顾儿子和照看田地的重担就压在了妻子肩上。这两天因为家里的玉米需要收,老周匆忙从外地赶回来。“姑娘暑期兼职搞完了吧?刚好回来在屋里照顾弟弟,你们两口子安心把地里的苞谷收了!”周中华对周思富说。大女儿暑期兼职挣了2000多块钱,两口子很开心。“9月1号开学,那刚好我回市区把她带上,免得搭车转车不方便。”邬啸告诉周思富,姑娘上学是大事,耽误不得。

帮一把,扶上马,送一程。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吸纳产业用工,增加大家的劳务收入;对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安排保洁、看护等轻体力公益岗位,增加福利收入;对“失能弱能”贫困户,认贷小额贷款入股分红,增加财产性收入。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脱贫户以现金、土地、劳务、技术等要素参与产业发展、分享红利。观音堂村通过稳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提升产业富民辐射效应,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想方设法让不同类型贫困户同步受益。

邬啸告诉记者,像周思富这样因病返贫的村民大有人在,家里一人在外务工,另一人可以就近在产业基地上务工,赚取一定的劳务收入;另外,通过年底的分红,可以给贫困户一定的补贴。针对这样的家庭,让他们可以享受教育、医疗等扶贫政策,务必让村民们的生活得到应有的保障。

观音堂村重点打造红心猕猴桃产业已经初见成效

产业兴 收入增

“观音堂村位于山区,我们在资源普查时发现山上有野生猕猴桃,才发觉这里适合种植红心猕猴桃,于是就想着把它发展成一种产业。”邬啸告诉记者,结合观音堂村的气候优势和土地资源短缺劣势,观音堂村从四川省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引进了营养价值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红心猕猴桃种植技术,建成30亩示范园,到2018年亩产可达1.5吨,年产值近100万元。

除了红心猕猴桃种植外,观音堂村还抢抓省级产业扶贫连片开发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产业发展基金50万元,发展袋料香菇“短平快”扶贫项目,2017年村集体经营收入达到63万元;继而争取光伏扶贫政策,建成120千伏光伏发电站,每年稳定收益14万元;同时还投资10万元从南漳县水镜蜂情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采购蜜蜂125箱,全部分发到养殖户手中,以产业带动脱贫,集体经济收益可观。

“最早我们观音堂村负债34万元,自从市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带领我们把产业搞起来了以后,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好,每年集体经济收入都增加。”村支部书记周中华说,“集体经济强了,腰杆硬了,才能给大家办更多事。现在的观音堂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扶贫工作队帮村里修建了7.5公里的通组公路,还修建了文化广场,整治了河道,安装了路灯,就连网络也全村覆盖了,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变好了,大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更高了。”

采取“依托资源开发一批、产业招商引进一批、政策倾斜扶持一批、着眼长远储备一批”办法,狠抓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优质猕猴桃、袋料食用菌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盯“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目标,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探索“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突破性发展村级主导产业。观音堂村实现了产业零起步、快落地、早见效。

周中华告诉记者,村集体成立了南漳县观音堂一级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村民们可以按照“2人为一股、2-4人为两股、4人为三股”的配股形式进行入股,每年年底给大家分红,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如今的观音堂村,农民按股分红,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加之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壮大,农民也由村民转变为股民和产业工人。

观音堂村村广场一角

做模范 当先锋

近年来,观音堂村认真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要求,持续推进各要素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精准扶贫脱贫提供组织保障。

大学生村官、观音堂村主任助理尹恒就是其中一员。两年前,他来到观音堂村,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扶贫工作队发展香菇产业,跟着学、帮着干。当年10月11日,靠着扶贫工作队前期跑出的市场,尹恒和村干部到襄阳市区农产品交易市场卖掉了1200斤香菇,取得了当年香菇开市的6000元收益。虽然销售成绩不错,但尹恒明白:自始至终自己充当的只是“送货员”的角色,销路都不是自己跑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将来扶贫工作队离开后,观音堂村的香菇产业能走多远?

尹恒认为,观音堂村的香菇产业要发展电商,让扶贫产业与市场对接,将脱贫的主动权掌握在观音堂村村民自己手里。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尹恒独立尝试线上线下寻找买家。“我是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在与香菇交易大市场网站联系时,他总是这样介绍自己。“你是个小年青,又是外地人,能在农村这样踏实做事不容易。”不少老板到观音堂村考察之后对尹恒青睐有加,加之香菇品相不错,有的达成了购买意向,有的则一下子拉走了四五百筐香菇,观音堂村的袋料食用菌电商销售模式慢慢发展起来。

像尹恒这样的年轻人,在全村致富的路上敢为人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让大家对村党支部的决策越来越信服。按照“五强创示范、党建促发展”的要求,观音堂村40名党员,每月定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冲在前面,群众才能跟上。”生活上有困难了,生产上有疑问了,村里党员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

“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清洁家园活动’,我们组织党员带领村民一起在村里开展义务劳动,并且走访入户到村民家中宣传政策,倡导村民积极改善房前屋后的环境。”邬啸说,“下一步我们将做到‘村有示范组,组有模范户’,进一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一起为观音堂村的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家里生活逐步改善,让周思富(中)脸上笑开了花

记者手记

在观音堂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先干起来”。“脱贫致富不是简单地发几头猪羊,而是要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村集体经济干起来了,有了输血能力,村民入股按劳分配、按股分红就有了造血能力。3年时间,观音堂村实现整村出列靠的是全村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村里的产业越做越大,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我们有理由相信等到明年村里红心猕猴桃大量上市时,观音堂村村民的日子会像那一颗颗红心猕猴桃一样,愈发甜蜜。

编辑:陈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