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襄阳板块”

2018-09-01 08:59:32 来源:​​​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龚莉 孙凤玲 通讯员 余晶晶

资本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承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培育和推进企业上市,对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推进“一极两中心”建设呼唤更多的上市襄军。然而,从2011年6月2日骆驼股份上市后,我市至今没有新增1家境内上市公司。

如何破题?还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一同发力,用好政策“组合拳”。

上市“后备军”层出不穷

目前,我市共有京汉股份、襄阳轴承、中航机电、回天新材、台基股份、东风汽车、光电股份、骆驼股份等8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高鹏矿业等1家香港上市公司。今年6月,襄阳长源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申报稿。目前,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证监局辅导备案。“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可以为优质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地方经济跨越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上市公司整体实力会显著提高,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市政府金融办分管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9家上市公司累计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92.86亿元,融资量是比较可观的。”

去年,我市有省级“金种子”上市后备企业3家。今年增至6家。“近年来,通过技术研发、产品改造,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新三板”的挂牌让企业赢得了许多投资机构的青睐,下一步,企业计划转板上市,希望通过上市赢得发展先机。

除此之外,全市还有1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455家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一季度,市金融办组织各地对辖内上市后备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后,向省上市办推荐了70家“金种子”“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

高成本制约企业上市

“企业是上市的主体,很多企业缺乏对上市的认识和了解。”市政府金融办分管负责人表示,我市不少企业对上市存在畏难情绪和模糊认识,“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后,将按上市要求规范财务管理,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的问题,税收负担较之前或同类企业有所增加。”

今年5月,湖北欧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从“新三板”摘牌。与此同时,湖北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襄阳硅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先后申请了摘牌。“我们原本想通过‘新三板’的融资平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但‘新三板’的融资能力有限,‘新三板’每年缴纳的几十万元管理费,无形中为企业增加了负担。综合考虑后,我们还是决定摘牌。”湖北欧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辉说。“一家企业从筹划上市到上市成功至少需要3年,且改制过程中税费负担、规范之后的税费负担以及中介机构服务费用较高,至少在1500万元以上。这期间,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措施,增强企业的上市积极性。”业内一名人士说。目前,我市仍在执行六年前出台的《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上市公司的奖励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标准一样,都是150万元,弥补不了企业上市的成本,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有形之手”正在发力

坚持目标导向,抓培育。今年,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意见》,在“市场主体培育工程”这一章节中提出,到2020年,力争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12家、20家左右。省政府金融办给我市定的目标是新增1家上市公司、3家报会企业、4家报辅企业、7家“金种子”企业、20家“银种子”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股改企业。为此,市政府金融办集中筛选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盈利水平高、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充实市、县两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坚持责任导向,抓考核。强化督办考核,把企业上市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开发区和职能部门考核中。鉴于目前企业上市审核周期一般在8至12个月,市政府金融办把今年的上市突破口放在了中国香港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境外市场。6月14日至15日,部分资本市场专家到襄阳调研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市政府金融办组织丰利化工、楚磷化工、泽东化工等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对接,力争每年至少新增一家境外上市公司。

坚持问题导向,抓扶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意见》,市政府金融办正在研究起草新的扶持企业上市制度,提高对企业的奖励。修订完善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重点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联系市县工作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构建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依托汉江产业基金,助力企业上市。市政府金融办主要负责人杜云峰表示,要加紧组建一支直投全市上市后备企业的子基金,全力以赴支持企业上市,推动更多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和直接融资。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周年·荆楚行

编辑:王娅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