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公祠:隐藏在汉水之北的书法圣地

2018-10-24 10:07:23 来源:襄阳日报

米公祠。 全媒体记者 杨东 摄

全媒体记者 向一帆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拥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襄阳是一座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城市。在汉水之北的龙子口码头后方,有一座不大的门脸在此地伫立,这便是为纪念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而建的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朝,扩建于明朝,是襄阳市境内标志性景观之一。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人称“米颠”。

走进米公祠,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游客可在《动静交相养赋》碑刻中看到12个不同的“动”、14个不同的“静”以及20个迥异的“之”字。而这个碑刻中出现的“襄阳”两字,也被襄阳火车站和市内一些公共建筑广泛使用。

作为书法爱好者心中的圣地,米公祠除了会迎来许多书法爱好者和游客的参观外,每年均会举办多场书法展,书法爱好者更是以在米公祠办个人展览为荣。上月初,中国襄阳米芾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在米公祠开展,展览以“米书孟诗诸葛文,妙笔生花颂襄阳”为主题,展出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等全国70多位书法名家的101件作品。中国书协、中国文联和各地书法家在米公祠挥毫,以米芾书风精心创作了百余幅书法作品,展示了襄阳的自然、人文风貌以及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写下了“襄阳好风日”五个大字。

现在的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书法已是许多襄阳人最大的爱好。在米芾的影响下,未来的襄阳会将书法文化融入每一位市民的生活当中,传承祖辈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

编辑:杨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