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旅游委:“五帮五扶”助力群众脱贫

2018-12-14 11:40:15 来源:襄阳晚报

10月16日,市旅游委组织旅游企业在九龙观村举行扶贫捐款活动 见习记者卓嘉摄

□通讯员常玉柱 吴波

入冬以来,南漳县板桥镇九龙观村并未“冬眠”,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无限,宽敞的民居暖意浓浓。

九龙观村是襄阳市旅游委精准扶贫帮扶村,也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5个组310户1050人,有耕地1880亩、林地12230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213人,2016年实现整村出列。2016年以前,九龙观村群众收入低、危房多、行路难、吃水难、集体经济乏力……这些难题一直困扰、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襄阳市旅游委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深入调研,深层剖析,下真功用实劲,“五帮五扶”拔穷根,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九龙观村村貌拂新风,产业成风景,人人争先进,发展日日新,脱贫攻坚步履坚实,发展后劲十足。

帮谋划思路——“扶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襄阳市旅游委在九龙观村开展大宣传、大走访、大调研“三大百日攻坚”活动,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增强脱贫信心;召开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贫困户会、危房改造户主会等会议20多场次,围绕贫困户识别条件、贫困户致贫原因,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搬迁、农村低保、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医疗惠民等相关扶贫政策,采用“政策+解析+案例”的方式进行深层解读。对此,九龙观五组的村民张保华有切身感受:“通过政策宣讲,我吃了定心丸,消除了思想顾虑。我要主动脱贫,不给国家增加负担。”

不仅如此,市旅游委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干部等30余人,带着政策遍访九龙观村群众,“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倾听群众呼声,解答群众困惑,为群众找准脱贫路径,谋划脱贫措施,鼓舞干事创业信心,为精准扶贫政策开花结果夯实了基础。贫困户“艰苦创业,主动脱贫,我要脱贫”的信心日益坚定。

帮培训技能——“扶智”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在于掌握一技之长。市旅游委多方式、多手段帮助开展技能培训,走出了一条“扶智强技”的扶贫之路,贫困户的生产技能显著提高。另外,对于贫困户擅长的技能、收入来源进行全面摸底,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按照贫困户所需、所盼、所能,开展“量身定做”的技能培训。市旅游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先后30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分别就养鸡、养猪、养蚕等养殖技术,茶叶和烟叶种植技术,以及农村电商、月嫂等开展教学培训,发放1000余册培训材料,为贫困户送去实用技术。

通过这些举措,贫困户学习技能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全村贫困群体实现了“不会主动学,有事主动干”的思想转变。

帮发展产业——“扶业”

为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市旅游委培育了一批产业脱贫典型,并启动了购买物资引导一批、小额信贷助推一批、合作组织发展一批“三个一批”计划,激励贫困户争相脱贫致富。

市旅游委20多名党员干部与村里20多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每个干部主动拿出1000元钱,为结对的贫困户购买鸡苗、鸭苗、仔猪等,开展“造血式”扶贫。

对于小额信贷政策,一些贫困户不理解,不敢贷款。为破解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市旅游委驻村工作队逐户开展思想攻坚,打消贫困户的疑虑,并与金融部门对接,为每户提供5万元小额信贷支持,帮贫困户搞茶叶种植、养蚕等。有的贫困户发展木耳、香菇种植,产业初具规模,成为了产业带头人。

二组贫困户余中柱,全家有6口人,仅有1个劳动力。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家种植了20亩蔬菜,实现年纯收入8万元。余中柱家盖起了楼房,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注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市旅游委更注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先后投入70多万元资金,帮村里建起60KW的光伏电站,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万元。另外,市旅游委还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将九龙观村打造成“省级旅游名村”“省级生态村”。

如今,各家各户都通了公路,对接市场的产业助村民们增收,旅游带动了产品畅销……仅3年时间,九龙观村从无人问津的穷山旮旯,变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

帮根除陋习——“扶德”

市旅游委驻村工作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少数贫困户靠村里帮扶、低保救济生活,养成了闲逛、不务农的习惯。另外,村里还存在着环境脏、乱、差,攀比成风的问题,有村民为此感叹:“结婚彩礼让人娶不起,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

面对这些问题,驻村工作队多次与村干部商议,决定根除这些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为此,村里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美丽庭院标兵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对于村里的好人好事,在表彰奖励的同时进行宣传报道,放大先进人物的示范效应。全面开展“四训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为全村发展凝聚力量。制定《村规民约》,提倡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九龙观村艰苦创业的人多了,等待依赖的人少了;勤俭节约的人多了,铺张浪费的人少了;陈旧陋习少了,文明行为多了。

帮解决困难——“扶困”

“只有联系群众,才有干群交融。”襄阳市旅游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驻村工作中推行“一线工作法”:每个月组织所有机关干部深入九龙观村,定时、定点、定人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实打实办事。

63岁的贫困户冯泽民独居多年,住房是D级危房。驻村第一书记主动为冯泽民筹划危房改造,制订改造方案,帮忙购买改造房屋所用的建筑材料,并组织驻村队员每天到他家挖地基、打地梁。

最终,冯泽民住上了安全房,脱贫的干劲更足了。

市旅游委驻村工作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年扎根扶贫一线,用真挚的感情、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所驻村脱贫攻坚的殷实成果,赢得了全村群众的赞誉。

编辑:梁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