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柏涛,湖北省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襄阳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杨宇红,襄阳市新华书店襄城店采购主管
【人物故事】

见习记者龚良杰 卓嘉 实习生杨思琦
古代的书店叫书肆。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尽管名称不断变化,但书店的本质内涵并没有改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书店逐渐从一个售书场所发展成为新型城市文化空间。作为襄阳最早的大型书店,新华书店伴随着一代又一代襄阳人的成长,成为他们获取精神财富的重要途径和窗口。
闭架售书—开架售书—引导售书
“我从小就在新华书店家属院居住,我的父亲在新华书店工作了一辈子。现在,也从事新华书店的采购工作。”新华书店襄城店采购主管杨宇红回忆道。
杨宇红父女都在新华书店工作,是新华书店发展的见证者。
1988年,杨宇红进入新华书店工作,如今已有30年了。在她的印象里,上世纪70年代末的新华书店只有一层楼,店内每个柜台也不长,大概二三十米,基本上一个柜台一类书。当时所售的书籍种类非常少,粗略地分为少儿、文学、科技、教育等几大类,外国文学书基本上没有。
和现在开放式自选的销售模式不同,那时候每个柜台后面都有售货员,所有的书籍都放在柜台后的书架上,顾客想要哪本书都需要先告诉售货员,由售货员帮你拿。
改革开放后,随着高考的恢复,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各类书籍的销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据杨宇红介绍,当时樊城区有几个画家,定期到新华书店来买书。由于出版资源很匮乏,出版市场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他们都需要提前预订,填写纸质增订单。那时候的出版印刷技术也没现在这么发达,印刷的速度赶不上读者买书的速度。不仅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运输业也不发达,从北京运书来襄阳通常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想拿到书需要的时间很长。
1994年,襄阳新华书店从闭架售书改为开架售书,成为当时全国二级城市中第一家开架售书的书店。销售模式的转变,让那一年襄阳新华书店的销售额猛增。当时,全国500家出版社都主动跟襄阳新华书店联系,寻求合作。
开架售书后,一方面顾客可以自由选购书籍;另一方面也让售货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新华书店允许读者在不损坏书籍的前提下免费阅读书籍。一到寒暑假,时常可以看到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书店来看书,经常一看就是一整天。
如今的新华书店除了继续实行开架售书,还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不仅店内设有畅销书推荐专架,还建立了读者微信群,不定期在群内发布新书推荐、活动预告等信息,方便读者更快更便捷地买到好书。
单一售书升级为多元化服务
上世纪70年代末,新华书店只是一个单纯的售书场所,除了出售书籍以外,没有其他的服务。那时候襄阳只有新华书店一家大型书店,人们需要买什么书都会来新华书店。
出生于1977年的柏涛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现在是湖北省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襄阳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开学的时候,家长都会来新华书店购买《新华字典》等学生必用的工具书。“小时候能买到一本《新华字典》就特别开心,因为在八十年代想买一本书并不容易,甚至有点奢侈。一本《新华字典》几乎要用完整个小学,到初中才会重新购买。”柏涛回忆道。每逢过年的时候,人们通常也会来新华书店购买台历、挂历、对联等。开学和过年几乎成了人们对新华书店印象最深的两个时间段。
伴随着改革开放,图书发行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书店。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襄阳市新华书店为了不被市场淘汰,改变了旧有的服务模式,用心服务,坚持读者至上。
新华书店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售书场所,逐渐开始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2012年,湖北省开始深入开展“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阅读活动,襄阳市新华书店也从这一年开始,主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积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
为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提高襄阳市人均阅读量,襄阳市新华书店做出了许多努力——进企业、学校、部队等,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和一些精品书展,让喜欢看书的群众能够享受到书店提供的文化大餐;主动对接党政机关,服务于机关的职工,发挥书店的专业特长,为这些单位量身定做图书室,方便干部职工选择书籍,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不仅如此,襄阳市新华书店还积极服务襄阳市图书馆、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主动承担图书更新等服务性工作;对内推行企业机制改革,实行市管县分级管理,建设文化消费团队和教育服务团队,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专注于新华书店的文化图书等各方面的业务开展。
2017年襄阳市新华书店先后赴襄州一中、东风康明斯公司、武警黄金指挥学院等单位开展图书展销19次,2018年仅4月全民阅读月期间就开展流动展销十余场。
目前,襄阳市人均阅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65本跃升至2017年的5.54本,2017年襄阳市的居民阅读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数据都说明襄阳市的全民阅读已蔚然成风,阅读逐渐成为许多襄阳人的习惯。
从售书场所到新型城市文化空间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书店也在逐渐壮大,电子书应运而生。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实体书店也必须进行改革转型。
襄阳市新华书店从四五年前开始尝试在校园里面开书店,目前已在襄阳市实验中学、三十八中、三十二中、三十五中等学校开了11家校园书店。今年在荆州街小学开的校园店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
他们不仅将书店开进校园,还将书店开进社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据柏涛介绍,襄阳市新华书店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分三个方面进行书店建设:在市中心建一个大型书城,打造全民阅读平台和文化消费体验中心;在各个县(市)区建一批特色书店,让每个县(市)区都拥有一家特色书店;在市区和周边的一些重点乡镇延伸书店的服务网络,三位一体实现图书的无缝对接、全面覆盖。
目前书城已经立项,预计明年基本上能建成并投入运营。保康、南漳的特色书店已经建成了,南漳和枣阳加入了多元化业态服务,不光是图书,还有文创、教育、咖啡茶饮等业务。保康打造了一个山区文化特色小店,服务山区各个层次市民的需求。利用不同的业态作为支撑,他们在业态更丰富的同时也优化了空间,让读者更好地去感受书店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