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小导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今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满眼都是实打实的民生关切,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令百姓如沐春风,倍感振奋。但是政府工作报告也直面当前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笔者更重视担当有为方面的内容:“政府工作存在不足,有些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不力,一些干部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当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有些党员干部却存在这样的现象:
有些单位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事儿不给好好办了,稍微提醒他们一两句,就回复“哦,再了解一下”“晚点再说”;比如,有些同志安排工作的时候嗓门很大,生怕上级领导没听见他的声音,但落实工作的时候,需要签条子、批签字的时候,又推来推去;再比如,工作教条化,凭着文件指导工作,只看考核标准不看工作成效,用会议代替调研,办公桌上看世界,用处处留痕取代人民群众的处处称赞,把创新当做打擦边球,把新思路当做与上级意图不一致...... 新的本本主义现象值得警惕。个人认为,这都是不担当的表现,什么是“担当”?这是一个汉语词汇,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查询到的解释是“承受并担负责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敢于担当的史诗。1921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担当起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站长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支起了民族的站立起来的脊梁,从抗美援朝到国家建设,从大庆油田到红旗渠首再到“两单一星”、改革开放.......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不担当”严重削弱了我们开展伟大斗争的意志,阻碍了我们建设伟大工程进程,打击了人民群众开展伟大事业的积极性,模糊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愿景。
我们的担当是什么呢?首先要在思想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学习,在工作中走在前列,在生活中牢牢拧紧作风建设的紧箍咒。其次,在这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梦的变革之中,我们不要患得患失,遇到问题不要推三阻四,相信只要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实现由被动接受任务抓落实向主动担当作为促发展提升,只要我们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勇气去开展工作,就一定能收获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