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粒小豆子就能治病?在市中医院冬病夏治现场,中医特色——耳穴压豆法吸引了不少患者前来咨询。
现场,一名医护人员拿着一个钢笔状的仪器在患者的耳部进行检查,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咨询。仪器的顶端是一枚探针,末端有三个小灯,当仪器顺着耳廓移动时,分别亮起绿光、红光或黄光。
市中医院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耳穴探测 通讯员邵本刚摄
正在为患者检查的是市中医院急诊部护士长杨红梅。她介绍,这个笔状小仪器是耳穴经脉探测仪,是在按摩、针灸前找准患者穴位的一种辅助医疗器械,是今年首次启用。绿灯表示良好,红灯亮起时,表明穴位相对应的器官已经出现问题,黄灯亮起则是提醒身体某个部位要注意“保养”了。
人的耳廓经络纵横交错,有200多个穴位,对应着人体的各个器官,当人体出现“状况”时,往往会在耳郭的一定部位出现电特性改变(又称阳性反应点),耳穴探测神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协助医务人员快速诊断出大概病变位置,找准最强阳性反应穴位,再进行耳穴压豆治疗。
耳穴分布图(摘自网络)
耳穴压豆是中医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耳郭穴位上贴压各种药豆,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反应,通过经络传导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药豆”多采用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籽、小绿豆或砭石等,可以治疗失眠、鼻炎、便秘、颈椎病、腰肌劳损等常见病症,尤其治疗失眠,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效果明显。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耳穴压豆后,只需闲来没事的时候用手捏一捏,避免大力揉搓,以防皮肤破损感染。
作者: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曲慧 韩犁夫
编辑:曲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