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之路

2019-09-20 10:23:53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

70年披荆斩棘,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襄阳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用远见卓识和胸襟胆魄,用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书写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光辉篇章。襄阳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引领着城市的发展,展现着城市的呼吸与生长。从襄阳城市的规划发展中我们能看到这座城市的生长脉络,探知襄阳追梦人的筑梦之路。

襄阳市规划起步较早,于1958年编制了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到196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5万人,樊城规划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那时庞公还是一片荒地,一条浅浅的小河把它与鱼梁洲分割开来。这一版总体规划重点突出工业布局,设立了樊北冶炼、电机工业基地,东津湾石油化工区,同时提出了一批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安排。

1976年,我市有了新一版城市总规,它提出了襄阳建设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综合性工业城市、鄂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的城市定位,及“双城加外围工业组团”的城市格局。随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城市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时至今日,顺着逐渐爬满规划图纸的公路、铁路、大桥与五彩斑斓的区域划分,过去的岁月有迹可循,未来的足音日渐强劲。

在城市规划图中探索历史的足迹,寻找发展的脉络,襄阳在对的时期做出了对的选择,迎来了无数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经历了四次全面修编,分别是1980年版城市总体规划、1988年版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版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版城市总体规划。

从“双向发展”“带状组团”到“一心四城”“四位一体”,从重点突出工业布局,成立汽车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分区,推进襄阳县撤县设区,开发鱼梁洲,打造东津新区,“一心四城”格局轮廓初具。

2011年版城市总规明确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东储”调整为“东进”,东津被确定为与襄城、樊城、襄州具有同等地位的城市片区。此次规划,除了确立新的城市“三环”交通路网外,还要求构建“两轴、九放射”的快速路和主干道系统,进一步强化襄阳的辐射服务功能,提升襄阳中心城市地位,为日后内外环线、东西轴线等重点工程提供了规划依据。

2017年下半年,我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将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融入规划编制全过程,以多规融合的思路谋划新一轮发展,构建襄阳市2035年城市发展规划目标和空间格局。

如今的襄阳以不同往昔,正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人们来到这里,透过双眼看到襄阳的崛起,感受城市发展的力量,当自信心与使命感在胸膛满溢的时候,襄阳,未来可期。

编辑: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