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网评员 周斌
在12月28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得表决通过,将从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特别是该法针对目前“医闹”事件屡禁不止的实际,作出法律规定: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内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立法防“医闹”,让“医者”不再成为“伤者”,彰显了对预防打击“医闹”“零容忍”的鲜明立场和态度,体现了对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的依法保护和尊重!
然而就在该法获得表决通过的前四天,24日凌晨6时,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例行诊疗中,却惨遭患者家属的残忍杀害,犯罪嫌疑人孙文斌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日前被批准逮捕。我们在深切表达对杨文医师哀悼的同时,也愤怒遣责施暴行凶者的丧心病狂。医者乃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代名词,是医者职业精神写照,然而她们在用仁心和医术呵护着我们生命的同时,却无辜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医者仁心”变成了“医者寒心”。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医闹”现象盛行,抬尸闹丧、堵门堵路、打砸毁坏,有恃无恐,肆无忌惮,严重扰乱着院方正常的诊医秩序,尤其是一些医护人员被无端指责、谩骂、殴打、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医闹”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一个地方平安稳定最突出、最棘手、最头痛的社会问题。各地各部门加大了对“医闹”的打击力度,围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搭建医患双方日常沟通平台、组建医疗事故权威鉴定机构、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专业调解队伍、提升医院诊疗条件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从源头治理的角度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医闹”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屡禁不止、时有发生。
纵观“医闹”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从最初的不理解、不配合到无端指责、破口谩骂、抬尸闹丧,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肢体冲突、人身伤害甚至施暴残杀。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有些地方仅对造成医护人员人身较大以上伤害的或死亡的“医闹”追究刑事责任,而对于最初的指责、谩骂和闹丧等扰乱正常诊医秩序的违法行为,碍于患者及家属的患病痛苦和心理负担,往往采取了一般性批评教育,加上第三方调解工作没有及时跟进,患者对院方的怨气和不满始终没收有消除,从而把负责主治和主管的医护人员作为施暴的发泄对象,这也是导致“医闹”逐步演变升级的重要因素。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即将颁布实施,也为我们预防和打击“医闹”提供了法定依据。当患者对院方不理解不配合时,医者应当及时、客观地给出明确回复,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把不理解不配合变成理解和配合,尽可能消除他们的思想隔阂,及时配合接受诊疗;当医患之间发生纠纷,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医疗纠纷专业调解队伍要及时跟进,本着公益、专业、中立的调解原则,切实做好医患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当患者质疑医疗事故鉴定时,可聘请权威鉴定机构作出鉴定,并以鉴定结论确定补偿或赔偿意见,定分止争,妥善化解;对发生的扰乱医院正常诊疗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者是为全社会、全人类提供健康保障的公共医疗资源,医者仁心,不能让医者寒心,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呵护这份“医者仁心”,体现的是一份社会责任和良心,医者的“心安”就是我们的“安心”,医院本该只有手术刀,不会有屠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