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员 周钰婷
近日,关于疫情的谣言无孔不入。如:某市实行交通管制,马路上24小时亮红灯禁止车辆、行人通行;多戴口罩能更好阻隔飞沫;喝酒抽烟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看似为真的“谣言”,易将大众带入歧途。
在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对于不和谐、扰乱大众视听的声音,对于不顾大局、哗众取宠的不良言论,我们要坚决亮起红灯。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务工作者在前方殊死搏斗,大后方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给予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的精神支持。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谣言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一己之欲。谣言存在的环境,在于传播。谣言止于智者,我们传播信息需要考虑其真实性,无法追根溯源、无法得到论证的信息,应理性看待。目前,我们获取准确疫情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像一天多场的中央、省级新闻发布会,像各大政府、官方媒体的网站报道。除了较为严肃的信息公布方式,官媒微信公众号、微博的推送,官媒抖音上的小视频等等,都是较为便捷、轻松、有效得获取信息的方式。我们大可不必通过小道消息,危言耸听。
快公布、快辟谣、快清退。首先,要快速公布疫情信息,快速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造谣者,是抓住了部分问题无人回应的命脉而兴风作浪。像部分媒体选择早上八点发布前一天疫情动态信息,就很好地抓住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关键时间节点。而“回答关注问题”“辟谣”等栏目的设立,在准确回答网友们关注问题的同时,也为大家查证信息真伪提供了平台,部分谣言不攻自破。其次,要快速清退造谣者和不良言论。各大社交软件要加强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谣言传播者,采取禁言或拉黑处置,并将流传的谣言做删除处理。
严管理、严打击、严惩处。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言论自由需要有“度”。无度的言论,不受法律保护,甚至会触犯法律。如某男子在500人的微信群中散布“炸了收费站,不怕出不去,都待在家里给自己收尸”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言论,造成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被依法除以行政罚款的处罚。对于造谣者,对于散播不良言论者,全网要采取完全抵制的态度,发现相关涉案人员,及时举报。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后盾。坚决对谣言亮红灯,是社会的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众志成城,定可共渡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