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骆珊珊
疫情发生以来,基层作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成为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不断增加的社区防控力量、一再织密织牢的社区防控网,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输出。截至3月2日24时,襄阳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7天为“零增长”,有力地说明了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兜紧社区工作底线的重要性。然而,在疫情拐点尚未到来之前,防控仍然处在最吃劲的关键时刻。此时,破解社区战“疫”难题、巩固防控成果显得迫切而必要。
小区疫情防控是社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管好小区、把牢小区出入口是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途径。与新建小区相比,许多老旧小区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老年人群体居多、人员流动性强、物业管理缺乏等问题,给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补齐老旧小区防控工作短板,需要在转变思想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以往,针对管理难度较大的老旧小区,我们的关注点总是放在怎样更好地管住群众,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足不出户。但是,在卡点驻守值班时,我们发现他们之所以冒险屡屡试探,大部分是因为某些需求没有被满足。因此,要让群众心甘情愿地将“让我宅”变成“我要宅”,我们需要及时转变思想,将更好地管理群众变为更好地服务与管理群众相结合,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正常合理的生活需求,让他们在家里宅得安心、宅得舒心。
作为属地的直接管理者,社区应做实做细排查工作,让人员信息登记台账更加精准。老旧小区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强,因此要在每一次排查工作中对台账进行实时更新,对于近期有人员进出的家庭进行详细询问和复核登记,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一方面让常住居民住得安心,另一方面让准确无误的居民基础信息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
其次,了解居民生活需求,让服务针对性更强。老旧小区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居多,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十分关键和必要。孤寡老人腿脚不便,且不会网上购物,因此联系生活用品购买点、送物资上门成为必须;疫情让生活困难人员原本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因此为他们基本生活兜好底成为必须。对于群众多样化的正常生活需求,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满足。
再次,充分运用党群力量,让小区运转有组织、有秩序、有温度。针对老旧小区普遍缺少物业管理的现状,加强小区自我管理很重要。党员干部要及时下沉到基层一线,充当好老旧小区物资购买的联络员、物品运送的传递员、疫情防控的宣传员、上门入户的排查员、出门散步的劝返员、心中郁结的排解员等角色;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普通群众也应服从社区统一安排,配合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工作,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贡献力量,发扬“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
最后,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让生活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作为生活必需的水、电、气等设备,或因使用年限过长而毛病频出,或因设备老旧而充值不便,严重制约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各部门在及时满足报修需求的同时应做到加强巡逻、定期检修、排除故障,想方设法解决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
如今,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在望。越是在这个紧要关头,社区疫情防控越要抓严抓紧。因此,尽早补齐老旧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短板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