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人民日报》“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专栏刊登了题为《处处闻啼鸟 鹿门已春晓》的文章。这篇文章从孟浩然的《春晓》写到鹿门山景区的风光。伴花随柳的时节,像这样的一篇美文、一张美图便会激起人们踏青赏花的欲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襄阳旅游业已按下“重启键”,迎接游人的是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特色民宿彰显个性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要素。随着襄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入住体验。
在携程APP上搜索襄阳民宿,手机页面上弹出了452条信息。这些民宿有的位于繁华热闹的商圈,有的紧邻幽静深邃的景区。
保康县尧治河村村民陈安梅瞅准机会,将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了民宿。她给这个有着5间客房的民宿起名叫“梅花山庄”。
陈安梅和她的“梅花山庄”见证了当地旅游业的兴起。2013年以来,尧治河村先后投入5亿余元建设景点及配套设施,废弃矿洞变成了地下景观,矿渣填平的沟壑上建起了农耕文化博物馆、中国磷矿博物馆,并成功打造了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为了将优质环境资源转化为经营创收着力点,该村依托“十个一”文化工程,即:每家每户设置一间书房、设置一间标准客房、申请一个博客、修建一个花坛、摆放一件艺术品、悬挂一幅书法作品、悬挂一幅画、会背一首古诗、会讲一个故事、会唱一首歌,为当地民宿设计了样板。
2017年湖北省旅游委发布首批湖北旅游民宿榜单,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民宿登上了“金”榜,南漳县七彩山庄民宿登上了“银”榜。
测温入园安全有序
3月25日以后,全市38家景区中有27家陆续开放。为确保旅游安全,景区在强化园区消毒的同时,严把入园关,推出了无接触式售票、测温入园等“硬核”措施。
古隆中景区启动无接触式售票渠道,游客通过扫码进入线上购票页面购买1元特价门票或景区交通车票。3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对该景区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唐城景区引入热成像仪,当游客体温超过37.3摄氏度时,仪器会自动报警,并捕捉体温异常者头像。为测试仪器的灵敏度,襄阳智谷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行政专员李欣做了一个试验。她点燃打火机,试图混入园区。当她靠近热成像仪时,仪器发出了报警声。身穿防护服的景区工作人员立即将她请到一边复测体温。
3月16日,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印发了《襄阳市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工作指南》。该指南规定:我市各大景区采取有限开放政策,室内演出、展览等空气流通不畅的室内场所,暂不对游客开放;实施游客总量控制,鼓励实行预约制等限流措施,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室内活动场所从严控制开放,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确保游客间距能达到1.5米以上。此外,各景区还通过LED屏滚动播报、景区广播、桁架广告等开展防控宣传,在景区各重要点位安排多名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有序引导,避免人员聚集。
踏青赏花乐享春光
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中景区,一群鸟儿站在枝头梳理羽毛。树下是一片花的海洋,10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古隆中景区花卉品种繁多,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郁金香和牡丹。郁金香高贵典雅,被誉为‘世界花后’;牡丹国色天香,是深受市民喜爱的本地明星。”古隆中景区营销经理罗春阳说,隆中栽植牡丹历史悠久,逐步形成倾城争睹的独特景观。这里有“阳春三月三,隆中看牡丹”的习俗。此外,《襄阳府志》有“隆中牡丹繁茂”的记载。隆中牡丹以花大色艳而享有盛名,最大的花径可达20公分,花瓣五十余片。
南漳春秋寨百亩芝樱花怒放,中华紫薇园龙柱碧桃盛开。不光景区在赏花游上做文章,各县(市)区也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推出了赏花线路。襄州推出了襄东北赏花游(朱集镇潘湾梨园基地3000亩梨花、双沟镇襄阳花海赏花面积500亩)、襄东南赏花游(黄龙镇桃乡田园综合体,已建设冬桃赏花采摘产业基地4000亩,向湾红色生态休闲观光带有桃花2000多亩、梨花400多亩、油菜花200多亩、野花1万多亩,峪山镇金寨村大白桃花1000亩)、襄北赏花游(龙王镇红河金龙家庭农场桃花、梨花4000亩,玉皇顶樱花谷400亩,红水家园樱花500亩,闫营油菜花500亩,石桥镇天湖农场赏花面积80亩)三条精品赏花旅游线路。老河口围绕梨花湖、丹渠、排子河湿地公园、马冲水库、梨(桃)花、油牡丹等,策划了生态旅游项目;枣阳围绕平林镇、新市镇的百里桃花,城区东郊的万亩玫瑰,打造了“一城两花”品牌……
文字:甘延成 彭艺唯
图片:古隆中景区、鹿门山景区、九路寨景区、南漳春秋寨、彭艺唯提供
制图:曾晓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