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周斌
近几日社交媒体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新闻频频刷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调研了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此举,更加彰显了矢志不移走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之路的这一永恒主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情地阻拦和延缓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凝聚起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抗疫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积极向好。与此同时,疫情也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调研之行,更加坚定了我们信念:无论困难多严重、形势多复杂、挑战多严峻,都必须紧扣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个主题,决不能因为疫情影响而半途而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前疫情防控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没有半点退路,必须负重前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松懈马虎,必须坚定理念决心、高举前进旗帜、志在必胜全胜。
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发展理念。这场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临时的、阶段性和可控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在有序复工复产后,最大限度地开足马力,尽可能地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但保护企业复工复产不能冲破绿色“底线”、逾越生态“红线”。恰如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所说:“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全社会都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绿色生态就是最大的财富,生态本身就是经济,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才是当前疫情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培植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要始终保持“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越”的拼搏姿态。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从时间上看有两个多月,其潜在的影响和风险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今年的既定目标必须在年内实现,硬性任务必须有硬核措施和硬核担当,必须拿出超常规的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把失去的时间抢夺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救上来。当前危与机同生并存,化危为机、机不可失。疫情虽然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但也催生了如线上经济、线上教育、线上直播等发展机遇,尤其是绿色生态农副产品线上定单、线下配送、质量保证和送达便捷的新型经济理念和模式,并将形成新型消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要注重引导部分中小企业立足绿色生态发展这个总基调,不断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在抢抓难得发展机遇上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在疫情后期、疫情后和常态下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场景,尽快实现从传统型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要努力形成“统筹兼顾做好结合文章”的强大气场。走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之路,需要各方面的统筹协调推进,必须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强大的发展气场。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生态、乡村法治和乡村党建全面发展;要统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找准疫情形势下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尤其是在乡村电商、光伏发电、特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和记得住乡愁。要统筹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智能支撑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坚强保障。
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生态宜居家园,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让我们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姿态,向着目标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