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罗成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勉励新时代年轻人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交大人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扎根西部,兴办教育,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极大困难,特别是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庄严承诺必须兑现,今年也是作风建设“攻坚年”,在这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干部更要鉴往知来,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打好发展“攻坚战”。
领悟听党话,跟党走的大局观念。“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话跟党走,党一声号召,交大师生坚决响应。他们能够做到“打起背包就出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正是出于对党的忠诚及对国家的深深热爱,西部落后的教育事业、西部贫瘠的社会面貌,迫切需要来自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只要国家有需要,个人坚决服从。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是基本要求,也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要牢固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安排,严守党的纪律,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遵循。
领悟一心拼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当年大西北生活条件与上海有天壤之别,交大师生们毅然选择奔赴大西北。没有教材,自己编写,没有粮食就吃野菜、喝苞谷糊糊,面临的困难不计其数,但他们没有退缩,一心一意搞科研、兴教育。正是这种一心拼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让西安交大一举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大量学术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西部发展提供了大量生力军。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奉献精神至关重要,能不能心无旁骛的一心一意谋发展,能不能脚踏实地的吃苦耐劳求创新,都需要这种革命情怀,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凡事责任上肩、任务上手,处理好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不惧困难,不讲条件,不计个人得失。
领悟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创业意志。西迁的教授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院士是交大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他将自家位于上海繁华路段的一套房子交给房管局,与爱人带着4个孩子举家西迁,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使得西安交大在多相流与传热方面的研究蜚声海外,西迁老教授们放弃已经拥有的社会地位,从无到有二次创业,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敢于直面新的挑战和未知的困难,敢于迎难而上艰苦创新才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新突破,科学上的新高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这种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创业意志同样重要,适应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形势,直面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勇于进行新探索、新尝试,最终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匹配,既是对现有发展水平的突破与提升,更是对解决未知挑战的铺垫与攻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