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晏世鹏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动脑子的东西”“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什么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直指其实质: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未远去,就在身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拦路虎”,消解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影响我国制度优势的发挥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是党群干群关系的“隔离墙”,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侵蚀党的群众基础。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都不是局外人,都不能当旁观者。我们必须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坚守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新胜利的重要工作、提升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检验,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坚决、彻底的斗争。
一是要弄明白我们入党为了什么?干革命和工作为了什么?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将公仆思想贯穿在干部工作中。红军时期形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的公仆作风。延安时期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动人景象,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公仆典型。他们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利益。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做、充满感情地做、全力以赴地做。对涉及群众具体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都想尽办法去解决和落实。这些深受群众爱戴的“店小二”,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彰显出高尚的为民情怀。我们要始终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带头行动、率先示范,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真正把“两个维护”自觉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具体工作上。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二是弄明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就是脱离群众,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群众路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曾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只有清醒认识“自己也是百姓”,才能真心做到“莫以百姓可欺”。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关心群众疾苦,设身处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联系到个人工作实际,就是要努力解决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转型升级推进问题,要大力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压实各级各方面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群死群伤和重特大事故发生。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快解决上一轮国企改革遗留问题,特别是群众在住房、社保、社区移交等方面的烦心事、操心事。当前要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让老百姓出行更安全更放心,在落实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中积极担当作为。
三是要弄明白如何改进我们的作风?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七大第一次正式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来。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对形式主义,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要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要求我们下基层调研,要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展开暗访式调研,力争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搞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调研,多深入基层一线,沉下心来“解剖麻雀”,面对面向群众了解情况,现场为基层破解难题。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弘扬“店小二”精神“十必须十不准”》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大力弘扬服务企业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做到“十必须十不准”。“十必须十不准”的硬要求,是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湖北打好打赢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的重要突破口,是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支撑。“店小二”精神的核心是“有呼必应、无事不扰”,下一步,我们要把“十必须十不准”作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遵循,认真学习贯彻“店小二”式的政务服务模式,始终站在服务者的角度,为企业和个人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针对老百姓和企业的不同需求,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营造便捷的政务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我们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