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晏世鹏
“十四五”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调整、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严重冲击、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新阶段三大背景,数字化、大国博弈、治理重构等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如何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运用辩证思维,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从本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来看,可能将长期与人类共存,抗疫将成为一项常态性、持久性的任务。目前,全球的疫情现在处在一种高流行的态势,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2400万,这样的高流行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少专家担心,新冠肺炎在冬天可能面临卷土重来的风险。
受此影响,未来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这种国际国内异常严峻的形势仍将持续,我们必须调整既定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用“变”的思维来应对将来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围绕疫情催生的新理念、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用开放、超前的思维来谋划和布局相关产业,抓住这一波市场行情和商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部分专家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倒逼下,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健康化加速转型的态势。数字化加速推进。疫情来袭,14亿人封足止步的背后,社会运行相当程度依靠“在线化”,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加速融合,在多年互联网基础设施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无论是消费端还是产业端,无论是娱乐、购物还是教育、医疗、办公,都在快速调整,加速向线上融合。突如其来的疫情全面加快了各个产业线上化的步伐,有助于产业互联网能力的提升,打开新的产业方向。时至今日4G覆盖全国,5G方兴未艾,让很多“不可能”通过在线化成为可能,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
智能化势不可挡。从红外热成像无接触快速测温到辅助诊断技术,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疫情追踪到智慧医疗,从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到远程办公,在这次“战疫”中,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大放异彩,智能化手段成为战“疫”的有力武器。此次疫情防控大量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充分说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和实践积累,已经越来越商业化、市场化、普及化,随着疫情结束和全面复工复产,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与制造、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健康化势在必行。很多餐饮企业推广分餐制,并采用公筷公勺制或双筷制。疫情过后,公众对公共卫生的关注度上升,未来所有产品都将走向健康化,不仅仅是常规的医疗健康类产品,其他诸如住宅、出游、保险等行业,都将与健康相结合。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新机遇。我们要在辩证思维中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紧盯当前消费热点和发展趋势,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奋力抓住后疫情时代新商机、新机遇,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稳住经济回升向好的发展势头,当好“店小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