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晏世鹏
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脱贫攻坚期内最后一个扶贫日。今年国家扶贫日节点特殊,意义特别。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既要做好脱贫攻坚必答题,又要做好疫情应对加试题,既要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又要巩固已脱贫成果。
最是扶贫放不下,浓浓牵挂暖民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用脱贫攻坚的丰功伟绩,在人类发展史册上书写了令世人瞩目的壮丽篇章。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正让这“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化作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现实路径——“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基本要求、“五个一批”主要途径……在扶贫思想的引领下,一幅向贫困进军的宏伟蓝图,在中华大地上擘画而出。在习近平的心中,“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让我们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磅礴伟力,向着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奋力冲锋,坚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