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晏世鹏)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10月19日下午,省委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会议,省委书记应勇强调,要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努力使湖北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之一。
营商环境好不好,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企业不仅要面临融资难、市场开拓难、转型升级难等老问题,还要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洪涝灾害等新问题的挑战,从年初到4、5月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遭到疫情的严重破坏,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企业在生死线上徘徊;到6、7月份,持续性的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又使不少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活力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市场萎缩需求减少,创业投资者信心不足,“双创”活力下降。创业者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普遍增大,导致投资意愿不强、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创业项目不多、创业比例偏低。因此,必须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他们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是加速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优化营商环境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砝码。何为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能、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
老百姓和企业心中的营商环境之“最”,呼唤我们激发“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更大决心,砥砺“深化改革不止步”的更大干劲。我们要切实从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把“优化营商环境30条”“十必须十不准”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用心用情用力对市场主体“搭把手、拉一把”,持续开展好走访服务企业活动,真正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政府服务的力度和温度。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需要“硬措施”来托底。我们要主动对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深入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努力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特别是深化金融财政政策支持,让政策红利、惠企资金直通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主体特别是增强中小微企业的获得感,做好稳链、强链、补链,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堵点,加快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各环节整体配套,有机衔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厚成势,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积极拓展多元出口市场和外资外汇渠道,培育壮大一批外贸龙头企业,积极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以更大力度、更好实效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造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