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周斌)
据@人民日报微博信息,近日,全国多地发生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为由的诈骗案件,警方预警提示:“人口普查不收取任何费用,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自称人口普查工作人员,以人口普查为名索取财物、财产、账号密码信息和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此信息频频被国内多家政法和公安微博、网站、微信和社交平台等转发,以此提醒人们避免上当受骗。
网友在感叹警方及时喊话警示、真心为民的同时,也对行骗者费尽心机、无孔不入的“华样”骗术,感到愤怒和震惊。在当前反电信诈骗攻势如此凌厉的背景下,不法之徒反其道而行之,紧跟“时代步伐”,抢抓“社会热点”,施展“变戏魔法”,将黑恶的黑手伸向群众的“钱袋子”。何以让他们不收手且胆大妄为?究其因,其一是缘于他们对钱财的贪婪诱惑,其次是当前执法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点”和“空白点”,让他们屡屡得逞并逃避了法的制裁,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有他们实施电信诈骗的条件和空间。我们都知道,人口普查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国家大事,但一些居民群众尤其是一些闲赋居家的老年人,几乎是被动地接受社区工作人员或普查员的上门登记核查,而对人口普查的方式和内容,尤其是如何识别以人口普查为名骗取钱财或账号密码和验让码等普查知识和防骗常识,既不知晓也不设防,这恰恰给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行骗者的花言巧语中甚至是在“亲爸亲妈”的叫喊声中,善良的人们背离自己的亲人,将骗子当“子女”视亲人,言听计从,倾其所有。
像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我们不难看出,行骗者正是利用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群众方面存在的“真空地带”和漏洞短板,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前多数居家老人缺少亲情关爱和渴望子女陪伴的社会现状。大街上、公交车内,随时可以看到一群群老年人,扎堆前往某保健品推销现场,身披绶带、浓妆艳抹的“女儿”们纷纷搀扶着“爹妈”们缓缓步入会场,火爆的场景和暴棚的销售令人咋舌,老人们在尽情享受“子女”们百般孝顺的同时,殊不知黑恶之手正在伸向他们的“钱袋子”。“家里有老是块宝”。闲赋居家的老人们基本衣食无忧,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和亲情的关爱,他们有参与基本社会活动的期盼,有享受“数字化”给他们带来的梦想,也有一颗永远不服老不服输的“童心”。而作为子女或亲人,就应该在多多的陪伴和关爱中,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新生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切不能因为工作忙、怕麻烦或其他原因而泯灭他们的“童心”、浇灭他们的梦想。我们可以想一想,这样的健康而知性的老人,当他面对行骗者形形色色的“雕虫小技”时,还会上当受骗吗!行骗者在遇到这样的老人时,只能是打消罪恶念头,卷起铺盖走人。
把“真空地带”填平,把短板漏洞补齐,才能彻底铲除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除进一步加大打击处理和警示教育力度外,重要的是把广大群众宣传发动起来,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时时都要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进百家门、了百家情、攀百家亲、解百家忧,不失为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群众,把工作考虑得更细一点、做得更深一点、措施更精准一点,并以此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率、支持率和自我防范能力,用亲情和关爱唤回失去的诚信,抚慰心灵的创伤,扎紧防骗的“篱笆”,真正让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无处藏身,在阳光下显形毁灭。
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的重阳节,老人们在子女的亲情陪伴下,或漫步名胜古迹或浏览锦绣山川或举家相聚团圆,和谐场景历在在目,家国情怀弥久浓厚,诚信友爱温暖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