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宏伟蓝图,教育大有可为

2020-11-13 16:51:51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秦志清)

发展无止境,奋斗无穷期。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如椽巨笔擎画的“十四五”蓝图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激发了亿万国人的奋斗豪情。要让规划变成现实,教育起着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要“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大有可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时刻把学生的冷暖记在心上。他一次次走进校园,一次次走进学生中间,一次次指示批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为我们办好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办好教育,要在改变传统教育评价模式上下功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不论是“数说”“图说”,还是群众的“口说”,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趋功利化、工具化,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到当前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能“说上一箩筐”,比如,名目繁多的课外补习班让中小学生毫无休息时间、沉重的书包压驼了学生的腰。起五更睡三更、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等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五唯”顽瘴痼疾积习难改,高额的补习班费用、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家长们心力交瘁。“现在养一个孩子比过去养五个都难”成了家长普遍共识。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5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包括党委和政府怎么做,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人才怎么培养和鉴别等。明确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风向标,是指挥棒,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

办好教育,要在更高质量上下功夫。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没有质量,家长不认可,社会不满意,学校的发展就会走向恶性循环的死胡同。但必须清楚,这个质量是全面的质量、真实的质量。要用“全面的质量观”引导未来的办学行为。全面的质量不仅包含学生优良的学业水平,还包含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诸如拾金不昧、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等。办更高质量的教育,就要在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引进国内一流教育资源,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要求。同时,要把高层次人才吸引进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业务一流的教师。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让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全面提档升级,切实推动教育现代化。

办好教育,要在更有温度上下功夫。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有思想的生命。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要把党对祖国花朵的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传递给每位学生、每位家长。要办更有温度的教育,让学生感到温馨,让家长感到温暖,让家长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搞好教育兜底,确保任何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办更有温度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是应有之义。这个公平,包括入学公平、招生公平、教师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等,让每位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彻底破解″城镇挤”"乡村弱”的短板,推进各类教育全面体质,学前教育实现优质普惠,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大学教育实现优质创新。贯彻“安全是第一保障,质量是第一生命,业绩是第一资本,和谐是第一要素”。弘扬正能量,再创新业绩。真正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让"小眼镜”,"小胖墩″大幅减少。关爱每一位学生。为每位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当前,教育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新时代的蓝图已绘就,新征程的号角已吹响,中国教育人唯有马不停蹄,砥砺前行,方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编辑:蒋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