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六个聚焦”做好“六篇文章” 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2020-11-26 11:46:56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宋恒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湖北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在促进中部地区堀起中肩负重要历史使命。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北人民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依然存在区域发展难以平衡、项目投资后劲不足、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高水平开放短板明显等矛盾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协同发力,推动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推动,做好转型升级文章。一是深化产业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汽车、食品等重点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依据资源代价、环境容量、就业带动、技术引领、综合影响等指标,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让产业发展“绿”起来。三是强化产业平衡,重视发挥旅游、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的“桥梁”作用,有效改善投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聚焦创新驱动,做好产业培育文章。一是打造龙头企业。扶植一批主业突出、关联度大、辐射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帮助解决发展瓶颈,支持鼓励做强做大,实现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二是打造产业集群。加大制造业产业发展力度,壮大以“芯屏端网”为重点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抢抓疫情催生市场机遇,开辟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三是打造多业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北斗导航、海洋装备等重点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引领带动,巩固提升“九省通衢”枢纽地位,奋力抢占信息时代流量风口。

聚焦项目带动,做好投资激励文章。一是谋划战略项目。抓住编制“十四五”规划契机,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谋划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着力解决高铁运输短板、公路体系不优、航空发展滞后、能源瓶颈制约等影响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二是谋划基础建设。实施城市能源供给提升工程,超前布局“新基建”,改造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医疗等网络硬件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谋划消费升级。实施一批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消费引爆项目,推进中部强大市场建设,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助力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拓展信息咨询、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新兴消费,完善便利店、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加快城市商业街区、步行街改造提升,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

聚焦城乡互动,做好协调发展文章。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深植“多规合一”理念,以自然山水和特色人文脉络为基底,按照“宜产、宜居、宜业”原则,统一规划城乡空间和生态布局。二是坚持融合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发挥城镇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使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三是坚持特色发展。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能力,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优化行政区划、资源配置,注重发挥中心功能。支持县域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加快建成一批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魅力文旅名县。培育建设一批区位、产业优势较突出的特色小镇,形成大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地带”。

聚焦改革推动,做好内陆开放文章。一是提升开放水平。加速湖北自贸区实践创新,深化电子商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跨境结算、投融资等服务贸易领域改革,构建制度型开放新优势。二是提升招商引资。突出招龙头、引总部、聚相关,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吸引外资虹吸效应。三是提升对外合作。抢抓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国际产能制造合作重大机遇,以湖北建设军团为先锋,以海外工程项目为平台,支持引导优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打响“湖北品牌”。

聚焦政策促动,做好环境优化文章。一是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加大“三去一降一补”力度,政府兴办企业及具有政府背景企业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性市场领域,让资金、劳动力、土地、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向更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二是优化政府服务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则体系,聚焦办事创业痛点堵点,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站办理、一次办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领导作用,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标准、绩效评价体系,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果纳入政绩考核。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