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普照大地惠及人民

2020-11-27 10:53:43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周斌

刚刚闭幕的中央全国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为法治中国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树立了思想旗帜,也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法治画卷,描绘出一组法治阳光普照神州大地的和谐图景。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引领治理”方面提出的科学论断。以法为纲、崇法善治。当前,湖北围绕“中国之治”,针对疫情防控暴露出的治理短板和弱项、居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愿望,在省级和市级层面,创新开展“省域之治”和“市域之治”;而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层面,深入开展了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和智能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无论是省域、市域,还是城乡基层治理,治理的首要任务,就在于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且反映强烈的风险问题。风险问题需要靠法治,这是防范和化解风险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治理之“捷径”。我们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坚持以法治思想和视觉,全面审视治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注重发挥“律师进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律师参与社会事务、基层普法教育、公共法律体系建设、“两法”衔接平台建设、司法责任制改革和城乡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等法治保障作用,不断提高预测预警预防社会风险的能力水平,把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通过有效地防范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远离风险、安居乐业、安全出行、健康幸福。

公平正义,国之基址。纵观历史及现实,社会治理中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和难点难题,其中在很大程度上皆缘于缺乏公平正义。我们知道,迟到的正义,对受害者造成的身心伤害是难于弥补的;而缺乏的正义,对国家、社会和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民生福祉和价值追求。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讼诉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司法机关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要通过强化法治思想引领、加强法治能力培训、落实执法司法终身负责制、案件质量倒查追溯制、司法人员末位淘汰制、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和深化司体制改革等措施,弘扬法治精神,传承法治精神,阳是执法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用法治定分止争、破解难题、促进和谐。

让法治飞进寻常百姓家,成为现代人们的生活常态,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一种新时尚。各级普法办、治省(市)县办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普及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任务,采取培训法治小教员、宣讲团巡回宣讲、举办法律知识竞赛、集中专题宣传、驻社区律师定期宣讲、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和送法下乡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在浓厚的宣传氛围中,强烈感受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伟大光芒,要在学深悟透、武装头脑、指导法治实践中下功夫见实效。当前,要把宣传、学习、掌握和遵崇民法典,拿在手中,真正让民法典入耳入脑入心,逐步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正常经济活动及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遵循。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指引,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法治阳光更好地普照神州大地、惠及人民群众,在防范化解风险中增强安全感,在捍卫公平正义中提升满意度,在构建法治常态中增强幸福感。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