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韩秀嫣 特约记者 张天玥
近日,全市2020年第三季度项目拉练活动走进襄城,襄城区综合得分98.86分,现场打分排名第三,综合得分排名第六。其中,大岘山生态旅游区项目在项目综合评分中排名全市第三。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如何答好高质量发展这张答卷?今年以来,襄城区坚定不移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勾勒梦想的规划蓝图到山水和谐、自然一体的文旅画卷,从领先业界水平的军工技术到傲视群雄的尖端科技,一股比学赶超的发展活力激情澎湃。
动能转换演绎新势场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近年来,该区集中精力招大引强,培育壮大新经济,动能转换势头猛。
位于余家湖工业园的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襄阳公司生产基地,整洁的厂房内,各条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转,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人在岗位上忙碌。
中油环保是处置工业危废、医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取得109项国家专利,综合处置二期项目危险废物焚烧装置和工艺技术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焚烧烟气实现超低排放,减排率达80%以上,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5.5万吨危险废物,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为提高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公司拟于今年下半年投资2亿元建设鄂西北生态环境应急处置中心,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保障。”该公司负责人说。
一边抓增量,新项目纷纷落户带来新希望。一边活存量,老企业技改扩规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该区以襄城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为抓手,梳理出智慧园区、特勤消防站等1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个一批”的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引进航天科技集团、雅本化学等3家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与山东华鲁恒升达成投资意向,拟投资100亿元在园区建设精细化工项目。
襄城区委书记吉虹表示,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载体,没有项目,发展无从谈起。襄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项目支撑。
文化旅游集聚新动能
这次拉练,襄城端出了文旅项目大餐。
一步一景的亭台楼阁、山水相间的梯田花海……进入大岘山生态旅游区,自然风光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本地种的瓜果,鲜甜可口,快来看一看、尝一尝。”在知青农庄参观点,小番茄、甜瓜、西瓜等让参加拉练的人员大饱口福。
大岘山生态旅游区是全国最大的山体修复工程。襄阳智谷投资5.5亿元,对占地面积1403亩的昔日采石场进行人文再造、生态恢复,主要建设伏羲、孟浩然及《春晓》摩崖石刻雕塑群、文化旅游休闲区、生态停车场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尤其是对采空区土壤进行改良和补种绿化。“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岘山、汉江、唐城为一体的山水城空间格局,大力促进汉江临江风景区的建设,预计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10亿元。”景区负责人表示。
今年,襄城文旅项目向纵深发展。古隆中创5A级景区成功后,环境、服务升级,草庐表演精彩绝伦,游客量激增。
借助“襄城八点半”活动品牌,唐城景区“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夜游表演项目,促进外地游客变“一日游”为“过夜游”。
卧龙山药小镇,吃有山药宴、住有生态宾馆、行有6路公交车延伸到小镇、游有多个景区、购有购物中心、娱有水上乐园,6大旅游要素完备。
文字六〇三文创园小资生活体验、福恩牡丹园乡村休闲游……在山水间熠熠生辉。
比学赶超激发新动力
“你来点评一下这个项目。”拉练检查第一站,参观完中油环保项目,吉虹询问了区经信局等相关负责人的意见。
现场变论坛,你追我赶比作为的浓浓氛围伴随拉练全过程。
行走在厂区里、驱车于田间地头,所到之处,一个个变化无不令人振奋。“经信部门要进一步搞好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企业不断创新突破的精神值得园区学习。”“学到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回去后要试点推行。”
……
一路看、一路比、一路思索。通过拉练,大家感受到存在的差距,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从3月开始,该区以打赢打好“三场攻坚战”为抓手,全力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奋力推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该区主要经济指标第二季度企稳回升,第三季度逆势上扬。1至8月,该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总额、实际利用外资3项指标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襄城以文化旅游项目为支撑,通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吉虹坦言,全区要致力于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力争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地区之一。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发展落实到项目上。
拉练结束,每个人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干事的动力更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