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上要努力克服三种心态

2021-07-14 15:17:23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方小强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篇报告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批判了主观主义的作风,号召全党注重调查研究,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为全党的整风学习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篇文章虽然写于上个世纪40年代,当时的目的主要是纠正学风,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报告内容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现在我们不少同志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存在不想学、不愿学或者走马观花、消极应付的错误思想,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提高,而且影响到了工作,必须加以改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首先是学习上的差距,“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本领由学而得,事业由学而兴”,人生都应把学习作为“终身伴侣”。

当前,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克服三种心态:一是杜绝“夜郎”心态。现在不少年轻人参加工作时起点都比较高,学历层次也比较高,很容易滋生骄傲情绪,还有的一些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可能会感觉自己比其他同志才高一筹、技高一等,于是“夜郎自大”起来,忘记了初心,迷失了方向,因此在学习上的这种“夜郎”心态一定要杜绝。二是解决“江郎”困局。有些同志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可能会产生满足感,于是不再学习、充电,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固然能胜任现阶段的工作,但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更何况“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若不及时吸取、更新知识,就会黔驴技穷,“江郎才尽”,陷入困境。职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能力的提高,过去有能力不代表现在有能力,更不能代表今后的能力,唯有通过学习不断充电,才可避免“江郎”困局。三是克服“周郎”气度。《三国志》中周瑜始终无法超越诸葛亮,临终还悲叹,“既生瑜,何生亮”,“周郎”的狭隘气度很容易摧毁人的意志,我们身边优秀的人很多,有才能的人也很多,我们不要怕跟他们“比”,要善于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标杆,激发自己内心的源动力和正能量,比学赶超,使自己方方面面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学习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而且还能够增加人生的厚度。我们学习的很多东西,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一定都直接用得到,甚至会慢慢忘掉,但正是这个忘掉的过程,塑造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也提升了我们的工作能力。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编辑:汪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