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构筑防溺水安全屏障

2021-07-19 16:57:03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吴垭楠

每年6—8月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近期,山西永济等地频繁发生的溺水悲剧,让人痛心不已的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为了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做好防溺水事故工作,省教育厅发布了《中小学暑假安全温馨提示》,各学校也印发了《防溺水温馨提示》等。

防范溺水事故发生,需要牢固树立安全教育理念。溺水事故的代价是沉重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都应当做好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一是学校要将防溺水安全时时放在心上,通过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观看警示教育片、体验式教育等方式,组织开展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引导学生从事故中吸取教训,认识溺水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防溺水“六不准”要求,将安全意识牢记心头。同时按照世卫组织提出的避免溺亡的应对措施中“教会学龄儿童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要求,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游泳课,加强对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应急自救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和自救自护方法,增强自救自护能力。二是家长要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增强责任意识,担负监护责任。对孩子多提醒,对孩子的行踪做到“四知道”,从源头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三是社会各界要强化宣传引导,利用悬挂宣传标语、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多渠道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强化警示教育,让防溺水知识人人皆知,入脑入心,切实增强安全和防范意识。

防范溺水事故发生,还需要社会防护。一方面,各地各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针对溺水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联防联控,加强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如对水库、河流以及无人看管的游泳池等溺水事故发生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排查,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在危险水域设立警示牌,增设安全防护设施等。另一方面,发挥志愿者等社会救助力量作用,成立志愿服务队和水上救援队,组织专人在重点时段,重点水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救援,及时制止未成年人下水游泳等危险行为。

防范溺水事故,没有局外人。学校、家庭、社会等相关部门都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形成监管合力,做实做细防溺水安全工作,用最有效的措施切实构筑起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屏障。

编辑:汪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