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黄牛”创业养猪记

2021-07-19 17:33:40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讯(全媒体记者龚良杰)老两口,100头猪,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猪转”。

每天早晨6点,年过七旬的刘友洲和老伴儿宋圣英的生物钟就响了。打猪草、拌饲料、煮猪食、清理猪粪、铺猪草窝、给猪喂食……午饭后,工作再重复一遍,直到晚上7点才稍微清闲。

从2头到205头,从自给自足到规模化养殖,年过七旬再创业的刘友洲和宋圣英,用4年时间,从负债累累实现翻身致富,夫妻俩响誉十里八乡,被乡亲们啧啧称叹为敢想敢干、吃苦耐劳的“老黄牛”。

榜样的力量

鄂西北深山的板桥镇,平均海拔1000米,有“南漳的西藏”之称,刘友洲和宋圣英的家就此。

夫妻俩,三个娃,五张嘴,八亩田。

农忙时,老两口扎在坡里忙。农闲时,宋圣英照顾家里,刘友洲便扛着一杆秤,提着蛇皮袋肩挑背扛收购农家香菇、木耳、蚕茧,再倒卖到城里。

山路蜿蜒,刘友洲走了大半辈子。

刘友洲和宋圣英在喂猪

2017年2月,听闻规模养猪可以享受补贴且有保险兜底,这让原本就想多养几头猪的刘友洲心动了。经多方打听,他发现已有老乡切实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多年的生意经验让刘友洲嗅到了生猪养殖的广阔前景。

他把想法告诉了老伴儿:“老大看病急需用钱,老二、老三也不宽裕,我们再闯一下,补贴点儿给老大,不给孩子们拖后腿。”

一说到大女儿,宋圣英就忍不住掉泪。36岁就患上了罕见病帕金森,婆家为治病债台高筑却不见起色,老两口也时常补贴,但昂高的医疗费用还是让家里捉襟见肘。

宋圣英也想为孩子再奔一奔。

刘友洲又向在外打工的老二和老三“请示”。

考虑到年事已高,孩子们一口否决。

“我跟你妈身体都好着呢,没那金刚钻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儿啊!”老刘拍拍胸脯,举起了褚时健的例子:“人家70多岁创业成功,你们的爹妈也可以。”

软磨硬泡之下下,孩子们便也没再反对。

筹钱办猪场

“老刘要创业”的消息不胫而走。

有村民看起了笑话,七十多岁了还折腾个啥劲儿呢,不服老肯定不行。

刘友洲憋足一股劲儿:“我就是要干出个样子。”

他和老伴儿盘了下家底,算了算,要启动养殖,至少还得再筹20万。

得知情况后,新集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恒又主动帮忙联系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的年龄限制最高不超过60周岁。您都超了12岁了,贷不了。”像被泼了盆冷水,刘友洲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有人提议找孩子支援,刘友洲坚决反对:“创业的初心就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即便是放弃,也不能找孩子们救济。”

正为钱发愁的时候,结交多年的老李闻讯而来。说起银行贷款失败,老李拍案而起:“这事简单,我贷款你来养,立个合同,亏了赚了都是你的。”刘友洲听后颇为感动,心头的“千斤担”终于放下。

启动资金到位,盖猪厂随即动工。儿女们也相继回老家帮忙。

“既然决定了就好好干,”时任板桥镇党委副书记的王清潮也上门送政策,为老刘壮胆:“前期,家里可以派代表参加养殖培训,后期,生猪规模养殖户还能拿到一定的补贴,即便有病猪还有保险政策兜底。”刘友洲听后信心十足。

猪圈

2017年3月,经村、镇、县层层推荐,刘友洲参加了为期12天的生猪养殖技术培训。那段时间,他一边在城里学技术,一边跟老伴儿远程对接工程建设。

历经4个月,2017年夏,220平方米的猪场建设完工——14间猪栏,照明、自来水一应齐全。7月,100头小猪仔正式入圈。

艰苦创业路

养猪看似简单,但时常也会遇到特殊情况。

最难熬的是母猪生产——

每每母猪快到月子的时候,老两口总是操心睡不好觉,“没生的时候担心生了,生了又担心压着小猪仔了”。对此,老两口就在猪圈旁的杂屋安置了一张小床,轮班陪产、陪睡。“冬天可以加几套被子,夏天热,蚊子多,气味重,累狠了倒头也能睡着。”宋圣英感慨。

最麻烦的是猪生病——

白天没时间,只能晚上治疗。口袋揣着瓶瓶罐罐的药,刘友洲配完一支后,举着注射器跟老伴儿一起把猪赶到墙角,宋圣英迅速骑在猪后背,揪起猪耳朵,刘友洲赶忙一针下去,就这样,一针一只。“有时候几十头猪病了,凌晨才打得完,还得连续打一个星期。”刘友洲说完摆摆手。

最怕的是市场风险——

2017年创业起步,二老养了154头猪,纯收入2.7万元;2018年,扩大养殖规模,养了240头,然而肉猪市场下行,当年亏损7.7万元;2019年,下调养殖规模后,损失的22头猪因有政策保障,最后算下来盈利21.8万元,这才把账还清。

“我们老两口啊,既是猪场的董事长,又是兽医、饲养员、掏粪工,都身兼多职呢。”去年,市场行情走高,老两口又养了205头猪,出栏95头,获利10万元。今年,老两口又投资7万,扩建8间现代化猪栏,能养殖300头猪。

“70多岁创业,靠的就是胆量和力量。”回眸创业这4年,在政策帮扶和社会支持下,“老黄牛”夫妻俩历经迷茫更加坚定,历经挫折更加坚强,历经苦难更加珍惜。刘友洲说,现在生活好了,有奔头儿了,唯一的愿望便是能在有生之年加入党组织,了却多年心愿。

编辑:汪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