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陈松
近日,湖北日报以《空军预警学院300多名毕业学员主动申请卫国戍边》为题,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300多名毕业学员主动申请卫国戍边的事情。此条新闻一经刊发,多家媒体纷纷响应转载,网上一片称赞。吾辈当自强,不负少年华。“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边疆建功立业。让投身国防和扎根边疆的热度保持下去,让军旅成为锤炼年轻人的试金石,让边疆成为年轻人的舞台,大有可为。
作为曾经的退伍兵,对军旅生涯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怀,可能是雪中战友们一起站岗的经历,也可能是三伏天中苦练本领的汗流浃背,还可能是第一次远在他乡一群人包饺子过春节的温馨。无论哪种经历,都与艰苦相伴。个中酸甜苦辣,唯有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人才知晓。军旅生涯虽然艰苦但最磨炼人,试想一下极寒极热极苦的环境都能熬过来,还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解决不了的呢?没有吃苦的决心,就不可能在部队成长,不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就不可能萌发变强的勇气。军旅生涯是块炼金石,经历过苦难的洗礼,年轻人才能更好地成长。将适龄青年放在军营和边境锤炼,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需求,更多的是这种形式可以锤炼一批过硬的青年后备队伍。到军营去,到边疆去,应该作为一种风气和号召,开展推广。
近些年,在大学生参军入伍保障上上,各地都给予极大的政策保障。例如湖北省就在参军大学生岗位分配、士官选取、提干计划和入学方面都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鼓励年轻人参军戍边,不光鼓舞热情讲求奉献,要在多种形式的关心持续下功夫。军营生活的严肃性、纪律性要求很高,巡逻、日常军事训练等一系列工作是军人本职。如何协调大学生士兵日常训练与日常学习进步之间的矛盾;如何做好新老兵技术衔接,让大学生知识与部队工作实际相结合,让技术传帮带不断;如何发挥大学生兵理论优势,帮助他们成为技术能手,骨干标兵。这些问题需要国家、部队和地方共同保障。国家出台政策保障参军年轻人的吃苦有价值,部队关怀让大学生在部队里安心服兵役,地方政府夯实各类政策的落实。层层有落实,层层有保障,才能让年轻人在参军路上活力不减、热情不退。
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年年初,各地各级媒体都集中多频次宣传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事迹。英雄的事迹,经过各级媒体传播和发酵后,为引导适龄青年从军戍边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00国防生投身戍边一线,很大程度受到英雄事迹的影响。新时期的国防宣传,要吸取经验,通过动态消息、访谈、海采、短视频、图文、H5等宣传形式宣传引导,放大英雄品格,让学习传承英雄精神具体化。各级媒体只有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叠加效果,扩大受众面,才能更好地提升宣传引导力,扩大国防建设影响力。同时,媒体是宣讲者也是鼓舞者,年轻人在军营夜深人静之时,在边境值守之时,看看各类媒体推广的英雄事迹,用戍边英雄鼓励自己,在排解寂寞的同时,也间接鼓舞奋斗之心。鼓励青年人戍边奋斗,要在宣传形式和内容上下文章,唯有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内容,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年在军营在边疆奋斗。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担当,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300国防生投身戍边一线,只是开始。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把边疆当成奋斗的舞台,在军营实现自己报国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