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双减”,家长是关键

2021-08-11 20:31:24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赵俊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7月30日新华网)

印发《意见》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再次出击的重拳,旨在整顿教育乱象,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可以说,[21] [22] 《意见》中的 “双减”政策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家庭、学生层面看,都是利大于弊。但是,需求决定了市场,“双减”能否实施,关键取决于家长的抉择。

对于解决过重的作业负担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解决起来应该不难,国家一道行政命令加上课后延时服务足可以达成。问题在于,中高考还在,学校能淡定,教师能淡定,家长能淡定吗?于是乎,学校要求教师依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教师依法执教,作业布置量大幅减少了,而家长却坐不住了。家长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生怕孩子上不了好中学、好大学,生怕孩子没有一个好前途,就变着法儿与学生减负政策背道而驰。各地甚至出现过比较极端的现象,教师布置作业量大了,家长上访,反映教师违反国家政令;教师布置作业量小了,家长上访,反映教师失职渎职,不顾及学生学习了。不过,现实中大多数家长却更偏向于找人、机构辅导,以至于倒逼辅导机构盛行。

对于解决校外培训负担问题,《意见》明确指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一家饮品店明码标示,橙汁198元,牛奶268元,咖啡388元,并宣称点饮品可让优秀教师出身的高水平服务员免费辅导孩子1小时;一些体育类夏令营的招生广告上更是直接标注了教练员的出处,竟然全是名校数学系的高材生,令人不由想起“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不少补课机构也开始采取线上补课的方式,利用APP开展线上直播课程,供学生们购买和学习。诸如此类花样百出的辅导方式在各地应运而生,除了应对《意见》,还为了满足堪比电视剧《小舍得》中诸多鸡娃家长的需求。

所以说,“双减”能否实施,家长是关键。如果家长淡定下来,按照《意见》的指导,从孩子实际出发,把焦虑的心情放下来,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放在全面发展上,放在身心健康上,那么“双减”目标或许能在1至3年内初见成效。反之,如果家长罔顾《意见》,继续崩溃、挣扎于鸡妈一线,在学校减负的同时,肆意揠苗助长,给孩子增负,那么“双减”目标势必任重道远。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