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共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1-08-13 20:57:50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 许风杰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父母如果动不动就拿起手机却对子女不管不问,无疑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家庭环境应是温馨的,亲子间的陪伴和有效沟通让子女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他们就无需通过网络寻找寄托、获得认同。同时,家庭教育应引导未成年人找到自我价值。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不搞唯分数论,从小培养孩子对正确事物的兴趣。孔子提倡“因材施教”,韩愈讲“术业有专攻”,即便是省属高职院校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也能在本次奥运会斩获5金、2银、1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家庭教育中引导未成年人找到自我价值和目标,他们就不会在网络世界肆意虚度宝贵的光阴。

学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方针的践行者、教育环节的主导者和重要参与者,学校教育要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观念。用好思政课、历史课等课堂平台,主题班会、特色活动等丰富形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四史”学习教育,讲清楚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讲清楚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讲清楚真善美和假恶丑,向学生源源不断传输正能量,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腐朽价值观和不良行为习惯。偶尔去娱乐圈“水一水”的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曾坦言:“当明星再牛,也不可能让五星红旗升起,没有这种荣誉。”青少年时期是三观形成、确立的重要阶段,学校应通过教育引导、关心关爱,使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拒绝不良诱惑、合理利用网络。

此外,宣传文化部门要引导未成年人关注社会现实,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批次组织未成年人利用周末、寒暑假到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场所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研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参观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开发趣味性课程,深入浅出讲好中国历史、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到课外、从教室走到现实社会,在体验式、沉浸式学习中有所收获;组织适龄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从小培养爱心耐心和向善向上的优良品质,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丰富未成年人的社会体验,使他们的兴趣点从眼花缭乱的虚拟网络转向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引导未成年人找到自我价值、树立正确观念、关注社会现实,当他们成长为人格健全、心智健康、体魄强壮的青年一代,将自觉做到“强国有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张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