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严焕章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国内存在违法代替体检的黑产链条,一些人员违规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代检”推广信息,并组织实施了代检行为,帮助从业人员通过相应职业体检。
实施体检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找“枪手”代体检,制造虚假的健康证明,不但违背了体检的初衷,更是对用人单位和个人权益的侵害。部分个人因为体检不达标,刻意弄虚作假,使得原本可供参考的体检报告失真,不能正确反映自身健康状况,会导致用人单位对员工身体情况失去掌握,一旦出现事故,既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也会给从业人员身心带来损害。从这个角度来说,代检行为最终带来的是“双输”局面。
出现帮助代检和寻求代检的行为,本质上是利益驱动。部分个人在明知自己有身体不达标的情况下,依然想进入某个单位、公司,或者想规避部分行业存在的就业歧视,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一些中介机构和“抢手”,找准了这一“商机”,开展了代检业务,一单机构可获得1800元代检费、“枪手”可获得300元不等的费用,甚至在公务员代检和出国移民代检中,一单可获得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因此,机构、“抢手”、体检人员形成了一个黑产链条。
解决代检现象,需要多方合力。在代检人员中,部分是由于企业强制要求检查入职者乙肝五项,拒绝录用或辞退乙肝病毒感染者等情况,这实际上是对相关情况缺乏正确认知的表现,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科普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同时,从业人员也应当提高认识,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避免落入虚假宣传的圈套。政府监管部门,需主动作为,对违法开展代检的机构个人坚决予以打击,震慑不法分子,设立专门的申诉渠道,坚决处罚强制进行乙肝等体检项目的企业。
代检行为对体检的质量和信用是一种伤害,反映出我们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社会治理的加强、人们意识的提高,我们的体检也将回归初心。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