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江山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世界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担负着建设和发展祖国的重任,教育和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未成年人逐渐进入“屏幕环绕的生活”的数字时代,青少年如何更好触网,防止沉迷其中,是近期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
今年6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增设的“网络保护”章节明确提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目前,各个网络平台推出或升级的“青少年模式”,就是典型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可以把“青少年模式”比作一把锁,对一部分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受到家长的普遍称赞。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成长,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非常必要。
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安全问题,还应该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的关注。家庭是孩子的安全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关注与陪伴,不要让青少年独自面对网络空间,接触不良信息,不仅要警惕孩子沉迷手机,也要关注孩子游戏上瘾等问题。有些未成年人之所以沉迷网络,还在于他们的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只能靠网络排解情绪,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课后让学生在校内参加体育锻炼及各种兴趣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住校,让老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注重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判断、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等,让他们能够判断信息的真伪和良莠,在网络上选择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传播和表达信息。这是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受到不良网络信息侵害的举措。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让网络成为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助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
(编辑:蒋琦威 审核:杨明阳)






